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一单元 2 宪法是根本法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说课稿(部编版).docx
文件大小:22.6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5
总字数:约3.56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单元2宪法是根本法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说课稿(部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知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其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

-举例:通过讲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律地位,强调宪法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宪法条文的抽象性:宪法条文往往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学生难以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别。

-宪法实施与维护: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宪法实施的具体过程和维护宪法的手段。

-举例:在讲解宪法条文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条文的具体含义和适用场景;通过比较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宪法实施和维护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宪法相关图片、图表和宪法实施案例的视频资料。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投影仪,用于展示宪法条文和宪法知识结构图。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宪法知识,并准备实验操作台,用于模拟宪法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宪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宪法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展示一些宪法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国家宪法日的庆祝活动、宪法宣誓仪式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宪法的庄严和重要性。

简短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最高行为准则,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宪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宪法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如国家制度、公民权利、国家机构等。

详细介绍宪法的组成部分,如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宪法的结构。

3.宪法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宪法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宪法案例进行分析,如宪法修正案的通过过程、宪法解释的案例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宪法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宪法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宪法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宪法与公民权利”、“宪法与国家治理”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宪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宪法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宪法精神。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宪法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宪法精神。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记忆宪法的基本概念,如宪法、法律、法规等。

-学生能够识别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法律地位,理解宪法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宪法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

2.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宪法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高法律思维和判断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宪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锻炼创造性思维。

3.合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交流,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学生能够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