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保护企业合法权益,鼓励创新,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分支机构以及全体员工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活动。
(三)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要求。
2.全面性原则:涵盖知识产权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3.保密性原则: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信息予以严格保密。
4.效益性原则: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及职责
(一)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
成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担任主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包括:
1.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方针政策。
2.审议重大知识产权管理决策和项目。
3.协调解决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具体工作。其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2.负责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护、评估等日常管理工作。
3.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和预警。
4.组织知识产权培训和宣传工作。
5.处理知识产权纠纷和侵权案件。
(三)各部门职责
1.研发部门:负责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及时申请专利等知识产权,做好研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2.市场部门:在产品推广、市场开拓过程中,注意保护企业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
3.法务部门: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供法律支持,参与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和诉讼活动。
4.其他部门:配合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工作,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保护企业知识产权。
三、知识产权创造管理
(一)专利管理
1.鼓励员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对有潜力申请专利的技术项目,研发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专利申请的准备工作,包括技术方案的整理、检索分析等。
2.专利申请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统一办理,研发部门配合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和信息。在申请过程中,要确保专利文件的质量,准确清晰地表达技术内容。
3.对于已授权的专利,要做好后续的维护工作,按时缴纳专利年费,关注专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如有需要,及时进行专利的评估、转让、许可等运用活动。
(二)商标管理
1.企业应重视商标的设计和注册工作,根据企业品牌战略和产品特点,设计具有独特性和识别性的商标。
2.商标注册申请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办理,相关部门提供商标使用的具体场景、商品或服务类别等信息。在商标注册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商标检索,避免与在先商标冲突。
3.加强商标的使用管理,确保商标在商业活动中的正确使用,维护商标的声誉和价值。定期对商标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商标被侵权或滥用。
(三)著作权管理
1.对于企业自行创作的作品,如产品说明书、宣传资料、软件等,创作部门应及时向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进行著作权登记,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企业在使用他人作品时,要严格遵守著作权法律法规,取得合法授权,签订相关许可使用合同。
3.关注著作权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著作权侵权行为,维护企业的著作权权益。
(四)商业秘密管理
1.明确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包括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等。制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对商业秘密的产生、使用、存储、传输等环节进行规范。
2.与涉及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和违约责任。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
3.对涉及商业秘密的场所、设备等采取必要的物理防范措施,如加密存储、限制访问等。在对外合作、业务洽谈等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商业秘密,签订保密条款。
四、知识产权运用管理
(一)知识产权评估
1.定期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知识产权的价值、市场前景、法律状态等。
2.选择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工作,评估机构应依据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如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等,对知识产权进行全面评估。
3.根据评估结果,为企业知识产权的运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如确定知识产权的转让价格、许可使用费用等。
(二)知识产权转让与许可
1.对于闲置或不适合企业自身实施的知识产权,可以考虑进行转让。转让活动应按照企业内部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