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孤独症教育康复师职业能力培养规范编制说明》.pdf
文件大小:265.5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2-14
总字数:约4.57千字
文档摘要

《孤独症教育康复师职业能力培养规范》团体标准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归口单位、主要起草单位和参与起草单位

为了落实二十大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

疾人保障法》《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特殊教育专

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华

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中国智慧

工程研究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提出制定《孤独症教育康复师职业能力培养规范》

团体标准。

本文件归口单位为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牵头单位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特殊

教育专业委员会,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京师师培教育科技研究院、南京特殊教育

师范学院、北京市海淀区特殊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北京市健翔学校、深圳京师

师培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北京市

密云区特殊教育学校、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新源里分校、

石家庄市裕华区启智学校、保定市特殊教育中心、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厦门市

翔安区启航学校、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安徽省砀山县特殊教育学

校。

2024年12月3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发布了《孤独症教育康复师职业能

力培养规范》团体标准正式立项通知。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意义和应用前景

1、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组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

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社

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目前全球孤独症患者约6700万人,我国孤独症人口数量约

1400万,其中儿童约234.9万。孤独症儿童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各

种行为问题,导致不能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或者是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严重的都无

法走出家门,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

我国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教师约10万人,其中残联在册的康复教师只有

2.3万人,与孤独症儿童师生比例约为1:130,持有国际认证干预资格证书的

专业人员仅有1000人左右,平均下来更是一个人要服务2500个孩子。根据相

关数据和调查分析,如果以每名专业人员服务40名精神障碍儿童来计算,目前

我国共需要9.7万名教育康复专业人员,目前我国国内孤独症教育康复人员数

量短缺、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规范,

教育康复行业乱象丛生、良莠不齐。因此制定孤独症教育康复人员职业能力规

范,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术娴熟、业务精湛的教育康复师队伍刻不容缓。

本标准的制定也是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十四五”特殊教

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等文

件要求,满足孤独症儿童教育和康复的双重需求,解决社会的热点问题、难点问

题、堵点问题,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的需求,因此,无论从孤独症教育康复师

职业能力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落实相关法规文件与孤独症学生需求角度

来看,制定孤独症教育康复师职业能力培养规范都是非常必要的。

2、项目意义

孤独症教育康复师职业能力培养规范的制定,不仅填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和地方标准的空白,对教育康复行业高质量、科学性、规范性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对改变孤独症教育康复培训市场的乱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提高孤独症教育

康复师职业核心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应用前景

随着政府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高度重视,面对孤独症儿童数量的剧增,

需要接受教育与康复的儿童数量的剧增,面对孤独症教育康复师专业应用型人才

的巨大缺失,加快针对孤独症教育康复师的职业能力培养势在必行,因此该项目

发展前景广阔。

该项目的主要成果是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团体标准规范,将为孤独症教

育康复行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进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将培养更

多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康复训练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孤独症教

育康复师。预期能帮助我国300—400万孤独症儿童获益,让他们通过系统、科

学、规范的教育康复训练,减轻功能障碍,实现生活常态化的目标。预期通过孤

独症教育康复师的职业能力培训,将帮助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学前幼儿

园、教育康复机构、残联及社会组织工作的教师及工作人员,提升他们的职业能

力,推动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事业的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模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