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裕民辅警考试题库.docx
文件大小:29.48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7.84千字
文档摘要

收集版

第1-页

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2025裕民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提出。

A.赔偿义务机关

B.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

C.违法办案部门

D.赔偿义务机关的上级机关

【答案】:A

2.公安派出所有权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罚款的最高额是()元。

A.1000

B.200

C.5000

D.500

【答案】:D

3.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规定的,适用()的有关规定。

A.行政复议法

B.公安机关内部文件

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D.行政处罚法

【答案】:D

4.下列属于辅警不得从事的工作是()

A.案件调查取证、鉴定报告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B.租赁住房治安管理、特种行业、禁毒、移民、边防检查、出境入境等相关管理服务活动

C.参与突发案(事)件处置

D.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员、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协助采取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

【答案】:A

5.有关警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警械分为约束性警械、制服性警械、驱逐性警械和威慑性警械

B.警械分为控制性警械、攻击性警械和驱逐性警械

C.警械分为约束性警械和制服性、驱逐性警械

D.警械分为约束性警械、击打性警械和驱逐性警械

【答案】:C

6.下列情形中,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公开原则范畴的是()。

A.执法人员身份公开

B.处罚依据公开

C.处罚决定公开

D.被处罚人个人隐私公开

【答案】:D

7.民警陈某休假期间着便装前往超市购物,在超市门口恰遇一名男子正持刀砍杀一名女子,面对险情,他挺身而出,奋力制止,与该男子展开激烈搏斗,并同随即赶到的辖区派出所民警一起制服了行凶者。民警陈某行为体现的是:

A.英勇善战、热诚服务、甘于奉献、团结协作

B.英勇善战、热诚服务、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C.忠诚可靠、英勇善战、热诚服务、团结协作

D.忠诚可靠、英勇善战、爱岗敬业、团结协作

【答案】:D

8.《监察法》规定,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依法予以(),不得作为案件处置的依据。

A.排除

B.甄别

C.重新取证

D.鉴定

【答案】:A

9.()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

A.怀孕的妇女

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C.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D.精神病人

【答案】:C

10.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

A.可以变通执行

B.应当立即执行

C.可以拒绝执行

D.有权拒绝执行,并同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答案】:D

11.黄某是某宾馆的前台服务员,负责登记住宿旅客信息。下列行为中,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的不按规定登记住宿旅客信息的是()。

A.旅客甲和朋友一起3人入住该店,黄某只登记了甲的身份信息

B.旅客丁入住该店,黄某只是在纸质台账里登记了丁的信息,未上传电脑里的旅馆业信息平台

C.旅客丙入住该店,刚好电脑出了故障,黄某只在纸质台账登记了丙的信息

D.旅客乙入住该店,出示他人身份证,黄某未予以核实就进行了登记

【答案】:C

12.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规定,公安机关做法正确的是()。

A.侦查人员搜查刘某住宅时,出示搜查证并让刘某家属现场见证

B.侦查人员拘留刘某二十四小时后将其送看守所羁押

C.看守所以案情重大为由,拒绝刘某聘请的律师会见刘某

D.侦查人员在同一间屋子同时询问小区保安王某、谢某

【答案】:A

13.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

A.按照达成的协议,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强制执行

B.告知当事人如果双方有意愿继续接受调解,公安机关可以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C.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起行政复议

D.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答案】:D

14.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但是对下列()刑事案件除外。

A.巨大金额跨区诈骗案

B.抢劫案

C.破坏选举案

D.故意杀人案

【答案】:C

15.下列哪项属于对人民警察处分的种类?()。

A.禁闭

B.降低警衔

C.辞退

D.警告

【答案】:D

16.根据《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有下列哪一种情形,就应当回避?()

A.本案中的一方当事人是该人民警察的近亲属

B.本案中的一方当事人是该人民警察的大学同学

C.本案中的一方当事人曾是该人民警察的中学同班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