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4
ADDINCNKISM.UserStyle《刑事诉讼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实践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0723S03043
开课单位
法学院
课程名称
(中文)刑事诉讼实务
(英文)CriminalProcedurePractice
课程性质
选修
考核类型
考查
课程学分
0.5
课程学时
17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类)
法学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刑事诉讼实务》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旨在通过组织学生模拟刑事诉讼的侦查、审查起诉、审判、辩护等诉讼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刑事诉讼各个诉讼程序的操作规程,学习刑事诉讼实务中相关经验,巩固刑事诉讼法学的相关知识。本课程主要依托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及刑法等相关理论。本课程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程序梳理及相关规定解析、专项案例分析、综合案例分析、诉讼程序模拟等项目。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刑事诉讼实务模拟练习为主要内容,综合应用刑法、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学等相关知识,是一门具有显著实践性的非常重要的应用型专业课程。整个实践过程采取教师课堂指导、律师业余指导,学生进行实训练习的方式,通过讲授、答疑、讨论、模拟实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通过专家讲座、选阅实卷、模拟实践,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程序。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司法机关在诉讼中的地位和职权、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实施诉讼行为的要求和技巧,培养其判断、运用证据的能力和正确适用实体法解决刑事案件的能力,形成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和正确的法律思维模式,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和程序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2:运用实体法分析案件的能力;
课程目标3:培养证据意识和证据运用能力;
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庭审语言表达能力;
课程目标5:提高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2:牢固掌握法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目标1
1-3:掌握法学及相关学科的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2
2-2:具有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2:掌握法学类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本课程教学主要通过模拟法庭形式进行,充分利用模拟法庭活动为学生真正独立思考和解决诉讼争议的法律问题提供模拟训练环境。在模拟法庭的实际演练中,学生全程参与训练,教师只是提供必要的指导,法庭的审判过程与最终的审判结果都由学生控制,学生在开庭前围绕相关案件在庭审中可能出现的争议自主进行准备,自行制定出庭计划和研究出庭策略,通过对案件事实的分析和归纳,提出自己一方的法律意见,在法庭审理中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全力争取达成自己的主张。在模拟法庭实训中,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法律职业能力。
五、实践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践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组织与法官交流学习
了解刑事案件诉讼流程、工作方法
2
参观考察
课程目标1
2
组织与律师交流学习
了解律师刑事辩护的方法和技巧
2
参观考察
课程目标2
3
模拟开庭
程序规范、语言表达流畅、法律运用正确、说理透彻
4
实训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合计
8
六、实践成果呈现要求
实践成果主要以法律文书形式呈现,法律文书写作的基本要求如下:(1)遵循格式,写全事项;(2)主旨鲜明,阐述精当;(3)叙事清楚,材料真实;(4)依法说理,折服有力;(5)语言精确,朴实庄重。
七、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类型:?考试?考查
(二)考核方式:?实践报告?实践作品?项目汇报
?其它:法律文书、模拟法庭
(三)成绩评定:
考核
依据
建议分值
(百分比)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课程目标
平时
考核
30%
出勤
10%
上课纪律,有无迟到、旷课等
课程目标1
作业
10%
文书写作规范、应用练习准确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5
表现
10%
课堂发言、模拟实训活动表现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期末
考核
70%
模拟法庭
评价细则:参加模拟法庭的态度及纪律,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庭审技能及表现,法律文书的制作及总结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课程目标5
八、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效果计算方式如下,达成值越高,教学效果越好。
九、教学参考书
《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8月,第4版。
《刑事诉讼法学案例研习》,刘玫、郭烁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
《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