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国际私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1.关于法律冲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法律冲突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是静态法律冲突,另一种是动态法律冲突
B.静态法律冲突表现为对同一民事关系,不同国家的法律作了不同的规定,因此意味着形成了不同法律之间的直接对抗
C.动态法律冲突表现为特定的民事关系发生后,与该民事关系有关国家的法律对该民事关系规定的不同,却竞相要求适用于这一民事关系,从而形成法律适用上的直接对抗
D.任何法律冲突都是静态法律冲突和动态法律冲突的统一,静态法律冲突是动态法律冲突产生的前提条件,动态法律冲突是静态法律冲突导致的一种必然结果
2.在“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条规范中,“系属”部分是(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涉外合同
B.涉外合同当事人
C.当事人选择的法律
D.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
3.2010年《法律适用法》在总则第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定,该规定将哪种理论提升为法律制度?(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直接适用的法
B.反致
C.法律规避
D.公共秩序保留
4.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私法的渊源?(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国内立法
B.国内判例
C.一般法律原则
D.国际条约
5.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6条规定:“通过网络或者采用其他方式侵害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的,适用(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法律。”
A.被侵权人住所地
B.侵权人住所地
C.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
D.侵权人经常居所地
6.确定合同准据法最基本的学说是(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意思自治说
B.客观标志说
C.最密切联系说D.特征性履行说
7.我国加入的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公约是(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瓜达拉哈拉公约》
B.《海牙议定书》
C.《关于铁路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
D.《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
8.在我国,侵权行为事实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不一致时,由下列哪一方确定侵权行为地?(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当事人
B.人民法院
C.致害人
D.受害人
9.《专利合作条约》规定专利申请案实行“早期公布”的办法,在申请人提交申请案(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内予以公布。
A.3个月B.6个月C.12个月
D.18个月
10.涉外民事纠纷中,当事人可以通过哪种方式改变我国法院专属管辖?(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书面协议选择他国法院
B.书面协议选择我国其他法院C.口头协议选择我国其他法院
D.协议选择仲裁裁决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至少有一项答案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1.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各国普遍适用的系属公式?(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属人法
B.物之所在地法
C.行为地法
D.法院地法
12.运送中的物品处于变换所在地的状态之中,所以不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可以适用(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发运地法律
B.送达地法律
C.所有人属人法
D.转让合同的准据法
13.甲国人特里长期居于乙国,丙国人王某长期居于中国,两人在北京经营相互竞争的同种产品。特里不时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利于王某的消息,王某在中国法院起诉特里侵犯其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关于该案的法律适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A.名誉权的内容应适用中国法律,因为权利人的经常居住地在中国。
B.肖像权的侵害适用甲国法律,因为侵权人是甲国人。
C.姓名权的侵害适用乙国法律,因为侵权人的经常居所地在乙国。
D.网络侵权应当适用丙国法律,因为被侵权人是丙国人。
14.下列哪些选项可以适用意思自治原则?(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涉外合同关系
B.涉外夫妻财产关系C.涉外继承关系
D.管辖权的确定
15.我国加入《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时提出声明,反对采用何种方式在我国境内送达法律文书?(红色字体为本题正确答案选项)
A.中央机关送达
B.邮寄送达
C.司法官员直接送达
D.案件关系人直接送达
确定,则以居所所在地国家的国籍为其国籍;由法院来确定当事人的国籍;以与当事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国籍为当事人的国籍。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21.论物之所在地法原则的发展。
答:(1)物权依物之所在地法是一个古老的原则,其产生可追溯到14世纪的意大利。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