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国际视野及国际人才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国际视野及国际人才”为主题,通过探究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国际人才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课本,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国际事务,形成全球视野,理解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
2.增强学生分析国际形势的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问题。
3.培养学生具备国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升跨文化理解和适应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使命感。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地理和时事政治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国家、国际组织、国际关系等基本概念。在政治课上,他们学习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基本趋势,对国际形势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国际事务普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乐于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经济发展情况。他们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国际关系中的现象。学习风格上,学生以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对于国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难以理解,容易产生困惑。此外,学生在分析国际问题时,可能会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导致判断失误。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国际形势中的经济、科技等领域缺乏深入了解,影响对国际问题的全面把握。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教学笔记本电脑、互联网接入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用于资源分享和互动讨论)
-信息化资源:国际形势相关新闻报道、国际组织官方网站、学术论文数据库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视频观看、图表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国际形势的时事新闻视频,引发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我们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3)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引入做好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1)国际形势概述
-教师讲解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如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
(2)国际组织及其作用
-介绍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的作用。
-分析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局限性。
(3)国际人才素养
-阐述国际人才的定义和素质要求,如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全球观念等。
-分析我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分析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如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等。
-讨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应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国际视野及国际人才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事务,树立全球观念,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好准备。
5.作业布置(5分钟)
(1)课后阅读一篇关于国际形势的时事评论,撰写心得体会。
(2)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建议。
(3)关注国际新闻,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最新动态。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国际关系理论:介绍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国际政治。
(2)国际经济组织:深入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运作机制和作用。
(3)国际安全议题:探讨国际安全中的热点问题,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等。
(4)国际人权与发展:分析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人权问题上的立场和努力。
(5)国际法与争端解决:介绍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争端解决机制,如国际法院、国际仲裁等。
2.拓展建议:
(1)阅读国际关系领域的经典著作,如《国际政治理论》、《国际关系史》等,提升理论素养。
(2)关注国际新闻,尤其是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