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考研真题深度解析与备考攻略.doc
文件大小:30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4
总字数:约7.29千字
文档摘要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考研真題

二〇〇一年

(学校体育学、运动心理学)

一、名詞解释(每題3分,共24分)

1.终身体育???2.直观性原则???3.体育教学大纲??4.智能训练

5.唤醒水平???6.社会化???????7.应激???????????8.迁移

二、选择題(每題2分,共20分,多选、少选不计分)

1.我国专门性的学校体育法规有:

A《体育法》?????????????B《全民健身计划》??

C《学校体育工作条例》???D《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2.构成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因有:

A教师??B学生??C体育教材??D传播媒介

3.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有:

A动作示范??B定向??C助力和阻力??D教具和模型演示

4.学校体育管理的重要措施有:

A宣传教育法??B目的管理法??C行政管理法??D检查评估法

5.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措施,一般有:

A效果评估??B计划评估??C效能评估??D效益评估

6.形成良好体育态度的关键是:

A体育价值观????B体育情感体验??

C体育行為倾向??D群体期望与规范

7.焦急和唤醒水平的提高会影响:

A注意的分派????B注意方式的转变

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保持

8.积极的心境变化只发生在(?)运动之后

A中等强度??B大强度??C小强度??D较小强度

9.动作遗忘进程的开始阶段是:

AC型???BU型???CW型???DV型

10.袭击性行為产生原因的理论假說是:

A本能论??B观测学习理论??C逆转理论??D挫折-袭击论

三、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是指()、()等。

2.体育教材排列方式重要有()、()和混合排列三种。

3.发展体能的措施一般有()、()、()等。

4体育理论課的准备包括()、()、()和编写教案。

5.表象练习程序一般包括三个环节,既()、()和()。

6.根据二原因說,能力可分為()能力和()能力。

7.多种放松训练的共同点是()、()、()肌肉放松。

8.学习理论的两大派别分别是()和()。

四、问答題(每題5分,共20分)

1.体育課构造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2.编写体育实践課教案的环节是什么?

3.怎样进行赛后归因?

4.怎样消除体育学习中的胆怯和恐惊?

五、论述題(每題8分,共16分)

1.试述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

2.上田径課学习跨栏动作,有5名女生以多种借口规定請假。试分析这些同学的心理状况以及也許的心理原因。阐明女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并提出对应的处理方案。

二〇〇一年

(运动生理学)

一、名詞解释(8×3=24分)

1.运动单位

2.张力-速度曲线

3.非乳酸氧债

4.紅细胞比容

5.前庭能稳定性

6.运动技能

7.负荷域

二、单项选择題(10×1.5=15分)

1.人体各器官系统生長发育的速度展現()

A不均衡性??B均衡性??C非匀速性??D匀速性

2.有训练者在完毕极量负荷時功能反应的特点是()

A动员快??B潜力小??C恢复慢??D生理指标变化大

3.年龄越小,全面身体训练所占的比重应当()

A越大??B越小??C不变??D适中

4.发展磷酸原系统功能能力,规定运动强度大,而最合适的持续時间是(?)

A10S以内??B10S-20S??C20S-30S??D30S-1min

5.多级跳和跳深属于()

A离心训练??B超等長训练??C等动训练??D等张训练

6.运动后恢复最快的物质是()

ACP???B肌糖原??C氧合血紅蛋白??D肝糖原

7.赛前状态時,血压与心率()

A不变??B都上升??C都下降??D心率升高,血压下降

8.呼吸与心血管中枢在()

A都在大脑皮层??B脑桥??C丘脑??D延髓

9.下列被列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AADP??B?Ca2+,??CCMP???D乙酰胆碱

10.如潮气量為500ml,呼吸频率為12次·min-1,则肺通气量為()

A3ml·min-1???B4ml·min-1???C5ml·min-1???D6ml·min-1

三、简答題(6×4=24分)

1.简述血液的功能

2.简述两类肌纤维的生理特性

3.小脑是怎样调整肌肉活动的

4.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的收缩有何特点

5.限制VO2max的中央机制和外周机制是什么

6.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四、论述題(9+9+10+9=37分)

1.试比较分析三大能量系统的特点,并联络运动项目举例阐明之。

2.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

3.运动性疲劳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