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WiMAX的主要优势以及发展现状.docx
文件大小:10.39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0-11-25
总字数:约2.07千字
文档摘要
WiMAX 的主要优势及发展现状 (中国计算机用户网 包东智)何谓 “wimax? wimax 的全名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 (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 access) ,是一种关于标准的技术,可以替代现有的有线和 dsl 连接方式,提供固定、移动、便携形式的无线宽带连接,并最终能够在不需要直接视距基站的情况下提供最后一英里的无线宽带接入。 将此技术与需要授权或免授权的微波设备相结合之后, 由于成本较低, 将扩大宽带无线市场,改善企业与服务供应商的认知度。 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能够从企业的业务层面进行变化, 为企业的业务运营和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 因此,有关 wimax 的话题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 1 wimax 的主要优势 802.16 系列的新锐 wimax 具备了 3.5g 固定无线接入 技术所欠缺的众多优势。 1.1 有效降低网络运营成本 wimax 论坛是目前唯一在无线宽带接入领域倡 导兼容性和互操作性的组织。 由于 wimax 中心基站和远端用户设备具有互用性特点,因此使运营商能从多个设备制造商处购买 wimaxcertified 设备,稳定的基于标准的平台将激发各层网络管理以及天线等技术的创新, 从而有效降低了网络运营费用, 减少了投资成本。 由于厂商的支持, wimax 的终端应用模式比较成熟,芯片成本比较低,从而 使 wimax 网络的总体部署成本大幅度降低。 1.2 突出的应用与业务基于 802.16d 标准,wimax 主要是链路中继、 backhaul 应用、最后一公里接入、铜线的替代以及与 wlan 的混合组网应用。 从具体的应用模式来看,主要有沟通类、娱乐类、移动商务类、监控类、网 络类业务,同时可以分别针对商务人士、大型企业用户、集团用户提供业务。 支持点到多点的固定无线接入,例如企业局域网的接入、热点( wlan)的馈 接、无线 dsl 接入等业务。 802.16e 标准可以支持低速移动的数据接入。 考虑到支持移动数据接入业务的 ieee802.16e 标准正在制订过程中,其应 用前期主要为点对多点的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将主要为运营商提供最后一公里无 线 ip 接入服务。 wimax 系统的低成本接入、广泛的业务应用和用户群、灵活的接入方式等, 都可为运营商提供广阔的盈利空间。 1.3 先进的技术性能 wimax 采用 mesh、 beam-forming 、 mimo 等先进的技 术改善了非视距性能,出众的系统增益可提供更强的远距离穿透阻挡物能力。 其基站覆盖范围最大为 50km,每扇区吞吐量最高可达 75mbit/s, 根据实际需求信道带宽可以进行调整, 从而更有利于抵抗干扰、 节省频谱资源和进行频谱规划。 1.4 移动宽带化按照商用计划,到  2017  年  802.16  即可集成到笔记本电脑, 实现在城域网范围内的可移动的宽带无线数据服务。 在城域网的范围内,用户无须购置新终端,仅用集成 802.16 电脑,就可达到 60km/h 以上的移动速度,不间断地享用高于 3g 率构成的宽带精彩内容服务。  功能的笔记本十倍以上的速 而且 wimax 还能作为 wifi 的备份,使用户可快速、容易地访问、漫游 wifi 热点,而笔记本电脑、 pda、手机也可以通过在 wifi 和 wimax 间自由切换访问互联网,实现无缝的无线连接。 wimax 与包括 3g、wlan、uwb 等各种无线技术互为补充 ,它增加了移动通信 方面的服务,使服务供应商和电信运营商可以把 wimax 作为最后一公里接入的技术手段使用,还成为运营商们搭建语音和数据骨干网络的主流技术。 1.5 频谱利用率高由于 wimax 采用了 ofdm、 ofdma 空中接口物理层技术, 使频谱利用率大大提高。 同时可支持非视距通信和无缝覆盖,可以建设大规模的网络。 1.6 实现与下一代网络无缝融合由于工业化统一标准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 本和系统造价, 而且对于运营商来说, 标准化的空中接口和技术规范, 使不同设备制造商的产品可以进行互通, 降低了运营商对单一厂商设备的依赖性, 减少投资成本和风险。 由于 wimax 同样基于 ip 技术,可与下一代网络进行无缝融合。 1.7 业务接入能力强 wimax 作为一种点对多点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可以与现有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同时具有 ip 业务、互联网接入、 局域网互联、 ip 话音、热点地区回程等业务接入能力,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灵活并且经济的平台。 1.8 升级维护方便 wimax 灵活的信道带宽规划适应于多种频率分配情况, 新增扇区简易,灵活的信道规划使容量达到最大化, 允许运营商根据用户的发展随时扩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