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5G核心网新架构.docx
文件大小:1.01 M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4-08-19
总字数:约2.02千字
文档摘要

5G核心网新架构

5G时代,核心网必须满足5G低时延业务处理的时效性需求。4G时代,核心网部署位置较高,一般在网络骨干核心层。如果5G核心网的位置依旧和4G相同,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到核心网的时延将难以满足要求。因此,核心网下移以及云化成为5G发展的趋势,3GPP已经将核心网下移纳入讨论范围,并推动MEC(MobileEdge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的标准化。

1、核心网架构的云化和下移

如下图所示,首先核心网从省网下沉到城域网,原先的EPC(EvolvedPacketCore,演进型分组核心网)拆分成NewCore和MEC两部分:NewCore将云化部署在城域核心的大型数据中心;MEC将部署在城域汇聚或更低的位置中小型数据中心。由此,NewCore和MEC之间的云化互联,需要承载网提供灵活的Mesh化DCI(DataCenterInterconnect,数据中心互联)网络进行适配。

▲5G核心网架构演进对承载网架构影响示意图

通过EPC拆分,可以将MEC部署在更靠近用户的边缘数据中心,同时核心DC所承担的部分计算、内容存储功能也相应地下沉到网络边缘,由边缘DC承担,并带来以下4点好处:

(1)MEC分布部署有利于内容下移,将CDN(ContentDelivery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部署在MEC位置,提升UE访问内容的效率和体验,并减少上层网络的流量压力。

(2)MEC间可以就近进行资源获取、业务处理的协同交互以及容灾备份,时延低,带宽更容易获取,比传统通过上层核心网DC流量迂回更加高效便捷。

(3)MEC和NewCore间的云化连接将实现资源池化,有利于资源负载均衡、灵活扩容。同时,云化后计算资源集中,可节约大量接入设备单独运算所消耗的能耗,降低成本。

(4)MEC之间、MEC和NewCore之间的全云化连接,有利于增强部署的灵活性,可以有效应对未来对时延和带宽要求的不确定性,如突发流量造成的网络堵塞等,同时可实现多种接入方式和不同制式的互通,减少传统方式下各种业务和接入方式的协同复杂度。

未来随着核心网下移和云化,MEC将分担更多的核心网流量和运算能力,其数量会增加;而不同业务可能回传归属到不同的云,因此需要承载网提供不同业务通过CU归属到不同MEC的路由转发能力。而原来基站与每个EPC建立的连接也演进为CU到云(MEC)以及云到云(MEC到NewCore)的连接关系。

下图为5G核心网云互联的三种类别,包括MEC间互联、MEC与NewCore的互联和NewCore间的互联,MEC间互联包括终端移动性所引起的MEC交互流量、UE所属MEC发生变化但V2X等应用保持不切换而产生的与原MEC交互的流量、用户到用户的MEC直通流量等;MEC与NewCore的互联包括MEC未匹配业务与NewCore的交互流量、NewCore和MEC控制面交互的流量、MEC的边缘CDN回源流量等;NewCore间的互联体现为核心云DC之间的互联流量的一部分。

▲5G核心网三种云互联示意图

2、核心网云化数据中心的互联

基于上述MEC、NewCore间的网络互联需求,核心网下移将形成两层云互联网络,包括NewCore间及NewCore与MEC间形成的核心云互联网,以及MEC间形成的边缘云互联网。其中边缘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将承担边缘云计算、CDN等功能,如下图所示。

▲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图

作为NewCore核心云网络的载体,大型数据中心需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交换和计算的需求,构成数据中心网络的骨干核心。承载网需要提供超大的带宽(出口带宽几百G到T级别)、极低的时延以及完善的保护恢复能力。作为MEC边缘云网络的载体,中小型数据中心将承接大量本地化业务计算需求,接入类型多样化,并具备针对不同颗粒灵活调配的功能。中小型数据中心围绕大型数据中心周围,作为CDN站点贴近用户降低时延、提高用户体验。这样的结构大幅缩短了传输路径,对于视频服务、工业自动化、车联网等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尤其重要。

3、5G核心网最终架构

5G核心网架构演进分为两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为核心网设备虚拟化和架构云化,主要特点为VNFs分层架构、静态网络切片以及软硬件解耦等;

第二阶段为原生云架构及核心网网元云化,包括EPC云化、IMS云化等,主要面向业务的动态端到端网络切片,控制面和用户面全面分离以及功能模块原子化。

▲5G核心网演进架构

核心网网元NFV云化,核心为三层解耦的DC规划,面向5G长期演进。以标准三层解耦DC规划网络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