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AI融合备教学评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方案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智能教育应用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二、学习目标
1.掌握AI教育应用基础理论: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掌握AI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
2.提升AI融合教学设计能力:能够运用AI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资源开发、作业布置等,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教学。
3.熟练使用AI教学工具平台:掌握至少一种AI教学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平台进行备课、授课、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
4.探索AI赋能教学评价模式:探索利用AI技术进行学生学习过程数据采集、分析和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三、学习内容
模块
主要内容
具体内容
模块一
备课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AI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
AI伦理与数据安全
模块二
教学
基于AI的学情分析
基于AI的教学设计
基于AI的教学资源开发
基于AI的作业设计与布置
模块三
学习
常用AI教学工具平台介绍及操作
利用AI教学工具平台进行备课、授课、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
模块四
评价
基于AI的学习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
基于AI的学生学习评价
基于AI的教学反思与改进
四、学习方式
1.专家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介绍AI教育应用前沿理论和实践案例。
2.组建AI核心团队研修组织核心团队教师进行AI教学工具平台操作实践,开展AI融合教学设计研讨。
3.案例分享:组织核心团队教师分享AI融合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案例分析和研讨。
4.课堂实践:鼓励教师将所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5.线上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人员分工体系
角色组别
核心成员
阶段职责
协同关系
战略决策层
审定AI教育发展路线图
调配跨部门资源
每周听取各组工作进展汇报
出席关键成果验收会
技术支撑组
向教师输送AI各个平台的技术要领
建设《成果集》数据平台
与教研组共建AI工具适教性
教研先锋队
承担AI示范课开发
设计跨学科融合项目
带领年级备课组开展磨课
担任工作坊导师
组织推广
1.制定AI课例评价标准
2.组织成果认证评审
组织AI教学活动开展
组织AI课例评审
参与区域成果展策展
六、阶段性实施计划(2025上学年)
阶段
时间节点
核心任务
预期效果
责任主体
认知建构期
2025.2.25-2025.3.7
1.组建AI教研核心小组
2.发放教师数字化素养诊断量表
3.开展3场AI教育政策解读讲座
《教师智能教育应用能力基线报告》
《AI工具选用白皮书》
技术筑基期
第3-4周
1.AI主要应用技术培训
2.核心团队:掌握各种AI应用
3.开展AI备课案例擂台赛
形成《AI融合学科优秀教学设计集》
课堂浸润期
第5-7周
1.启动双师双课计划(AI助教+真人教师)
2.教师尝试AI融合课堂教学
形成《AI融合课例视频库》
生态共创期
第8-10周
1.开发AI校本课程
2.创设校本课堂
《AI教育应用开发手册》
辐射迭代期
第11-13周
1.承办区域AI教育成果展
2.发布下阶段AI教育发展路线图
《AI融合教学蓝皮书》
七、学习评价
1.过程性评价:通过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对教师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成果性评价:通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方式对教师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应用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等方式对教师AI融合教学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八、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专家讲座、工作坊研修、平台建设等。
2.资源保障:建设AI教育应用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制度保障:制定相关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并将学习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九、预期成果
1.教师信息素养和智能教育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2.形成一批AI融合教学优秀案例和成果。
3.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十、附件
1.AI教育应用资源推荐
2.AI教学工具平台操作指南
3.AI融合教学设计案例集
4.AI融合教学微课案例集
5.AI融合教学优秀课例集
十一、备注
本方案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