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光的干涉案例.pdf
文件大小:354.03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16
总字数:约6.7千字
文档摘要

《光的干涉》教学案例

【课题名称】

光的干涉

来源于高中物理第三册第二十一章《光的波动性》第一节

【教材分析】

光的干涉属于近代物理知识,其中一些观点和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探究光的本

性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光的干涉揭示了光的本性——波动性,而双

缝干涉实验原理和现象的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成功教学,可

以使学生对光的本性有进一步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寻找其中的物理规律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来提高学生

的观察思考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机械波的干涉的相关知识和光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已

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本节中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

发现问题,找出其解决办法,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原理,通过对

干涉图样的观察和分析,学生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内容:如条纹间距与d、λ

有关,各色光的波长不同,频率不同,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

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学的发展史

2)掌握光的干涉现象、干涉条件及杨氏实验的设计原理

3)掌握明(暗)条纹间距计算公式,了解推导过程

4)知道不同色频率不同,掌握波长,波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现象观察得出相应物理规律、推导相应公式

2)由公式总结各种色光的波长大小及频率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兴趣

2)通过理论推导,体会科学探索过程,激发对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

3)发展学习迁移与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设计思路】

通过机械波的学习知道干涉是波的特性,而如果光是波那么一定可发生干

涉,由此引入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并采用推理法得到光是波,而且也推得到了亮

条纹与暗条纹之间的间距公式?x?L?。使用比较法来比较单色光的干涉图样,

d

同种色光,狭缝不同,条纹间距不同;说明干涉条纹间距与狭缝间距有关;同一

实验装置,不同色光干涉条纹间距也不同,得出由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再

延伸至不同色光频率从红光到紫光频率逐渐增大。

流程图如下:

1

开始

提出问题:光是什么

波动理论粒子说

干涉衍射电磁波光电效应

干涉教学波粒二象性

干涉条件

现象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具有波动性

实验现象分析

现象结论

L

理论推导:?x??

d

注:师生共同完成

分析不同色光的?、f

结束

【重点难点】

重点:1、双缝干涉的产生及亮暗条纹分布

2、明(暗)条纹间距公式

难点:明(暗)条纹间距公式

2

【教学方法】

类比法、推理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光在均匀的介质匀速传播,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会

8

发生反射和折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C=3×10m/s,光具有能量,但光的本

质是什么?

对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