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北斗精密单点定位(PPP)服务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本标准是国标委发[2024]25号下达的国家标准计划项目之一,由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4)提出并归口,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起草。
计划号T-801。
计划名称: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北斗精密单点定位(PPP)服务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计划周期:2024年6月~2025年12月。
1.2制定背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国家高度重视北斗产业化应用,先后发布了多项与北斗相关的政策规划。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北斗产业化列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大工程之一,提出要“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峰会致贺信,明确指出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推动卫星定位尤其是北斗定位在移动智能终端中的质量提升,是以用促建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用户对于北斗定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定位精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播发北斗PPP辅助数据可以显著提高收敛时间和定位精度,大幅改善用户体验,利于推广北斗定位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有部分款型的智能终端支持网络辅助北斗PPP能力,但尚无相关国家标准,亟需开展研究制定。
1.3起草过程
1)成立标准起草组
标准计划下达后,北斗标委会成立标准起草组,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牵头负责,标
2
准编写过程中按需补充有关单位和人员。组成及任务分工如下:
起草单位主要包括: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六分科技有限公司、高德软件有限公司、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
起草人员主要包括:万屹、王诚龙、刘硕、李侠宇、刘海蛟、万军、薛仁魁、许丽丽等。
标准起草组人员组成和分工见表1。
表1编制组人员分工
序号
姓名
单位
任务分工
备注
1
万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负责标准研制全面工作
2
王诚龙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负责标准内容大纲制定
3
刘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负责标准内容大纲制定和标准条款的编写等
4
李侠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负责技术参数的确定
5
刘海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负责相关资料收集分析
6
万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负责意见收集整理
7
薛仁魁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负责标准化格式
8
许丽丽
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负责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
9
10
11
12
(说明:任务分工前五名人员负责标准内容大纲制定、资料收集分析、技术参数的确定以及标准条款的编写等工作。后面起草人主要负责意见收集整理、标准化格式、国内外相关技术与标准资料翻译研究以及企业生产实践等工作。)
2)20起草阶段
2024年6月~2024年9月,起草组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包括国内外的有关现有标准,以及北斗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服务的实际实施情况,开始起草标准草案;
2024年10月~2025年1月,起草组开展并组织标准草案的研讨工作,编制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2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3
2.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编写,紧密结合工程任务实践,注重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2.2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2.2.1标准化对象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的标准化对象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北斗精密单点定位服务的业务架构、功能要求、消息流程、数据要求、接口要求、定位精度等内容以及相关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使用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北斗精密单点定位服务的终端、服务平台的设计、生产和研制。
2.2.2标准正文结构
本标准的正文结构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缩略语、定位服务模式、业务架构、功能要求、LPP消息流程、数据要求、接口要求、测试环境配置和功能测试,共计12章。
2.2.3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依据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说明如下:
(1)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并参考了北斗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国际标准
(2)业务架构
依据已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