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保护自己》
班会目的:
让学生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及其危害性,提高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安全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辨别虚假信息,避免受骗。
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环节,增强学生对防范电信诈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生活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班会准备:
收集并整理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案例,制作成课件,准备播放视频和互动环节。
准备纸张、笔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示卡片,帮助学生梳理应对措施。
提前联系家长,准备分享一些家庭防范电信诈骗的经验和措施。
一、引入主题:电信诈骗无处不在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一场特别的班会,主题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保护自己”。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很多人因为一时疏忽或者不慎,落入了骗子的圈套。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甚至我们的家人也会受到伤害。所以,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方法,提高警惕,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个视频,这个视频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电信诈骗案例。请大家注意视频中的细节,思考自己在类似的情况下会怎么做。
(播放电信诈骗案例视频)
师:通过这个视频,同学们是否有所触动?电信网络诈骗的方式五花八门,骗子们通过各种手段让你陷入骗局,无论是通过、短信、社交媒体还是各种虚假网站,都可能成为诈骗的工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这些骗局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了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只有了解了这些手段,才能更好地识别和防范。
冒充亲友诈骗
骗子通过伪造熟人的联系方式或社交媒体账户,冒充你的亲友,向你借钱或者要求转账。比如,骗子假冒你的父母说自己急需用钱,你可能会在情急之下就转账过去,但其实这只是一个骗局。
虚假中奖诈骗
骗子通过、短信或者社交媒体告知你中奖了,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或者支付所谓的“领奖费用”。其实这些中奖信息都是骗局,目的是为了窃取你的个人信息或让你付出不必要的费用。
假冒公检法诈骗
骗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或者法院的工作人员,声称你涉及犯罪,要求你缴纳“罚款”或“保释金”。实际上,这些都是骗局,真正的法律程序不会通过或短信来联系你。
网购诈骗
通过一些虚假网购平台,骗子发布低价商品诱导你购买。你付款后,商品没有发货,或者发货的是假冒伪劣商品。这类诈骗不仅涉及金钱损失,还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的泄露。
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骗子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发布虚假的高回报投资理财产品,诱使你投资。最终你会发现,不仅没有回报,甚至本金也被骗走了。
师:这些常见的诈骗手段,大家是否有所了解?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便泄露个人信息。
三、如何辨别电信诈骗
师:那么,如何辨别电信诈骗呢?以下几个方法是我们防范诈骗时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
不轻信陌生人来电
无论是、短信还是社交媒体,陌生来电或者信息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对方要求你转账或者提供个人信息时,千万不要轻易相信。
核实信息来源
如果接到自称是亲友或者公司、银行等的,首先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可以通过打回拨或者发信息确认,而不是直接回应来电。
警惕虚假投资和中奖信息
如果听到“稳赚不赔”或者“超高回报”的投资理财信息,要特别小心。这类信息往往都是骗局,正规金融机构不会通过或者网络发布这类信息。
保护个人信息
绝对不要通过或者短信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银行等正规机构绝不会通过或短信向你索要这些信息。
警惕低价商品和虚假广告
网购时要选择正规平台,避免通过不明来源的链接或者广告进行购买。要仔细查看商家的评价、信用度,确保商品信息的真实可靠。
师:防范电信诈骗的第一步就是要提高警觉,时刻保持理性。接下来,我们将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应对身边可能发生的电信诈骗情况。
四、小组讨论: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师: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种电信诈骗案例,讨论如何识别和应对。请大家认真思考,如何在类似的情况下保护自己,避免落入骗子的陷阱。
(小组讨论环节,5分钟)
师:各组讨论结束后,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思路和应对策略。
小组1分享:冒充亲友诈骗这类诈骗最常见的应对策略是通过其他方式核实亲友的需求,比如打给父母或者朋友确认情况。如果真的有困难,需要转账,可以通过与对方进一步确认,而不是直接汇款。
小组2分享:虚假中奖诈骗针对虚假中奖,大家要保持冷静,首先检查短信、邮件中的信息是否正规。如果要求你缴纳费用或者提供个人信息,一定要坚决拒绝,并报警处理。
小组3分享:假冒公检法诈骗假冒公检法的诈骗方式非常危险,一旦收到类似,要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