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深诠与机理再探.pdf
文件大小:1.53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17
总字数:约2.32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1月河北学刊Jan.,2025

第45卷第1期HebeiAcademicJournalVol.45No.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深诠与机理再探

———兼论其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实践

解安,邵景润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

本源概念产生于社会转型时期现实问题的需要,经过“酝酿、出场、应用”三个阶段的动态演进,展现出强烈的实践

性和时代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机理在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技术应用,构成“劳动

++

者基础创新应用创新”的三维实践理路。广阔的国土空间决定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路径的多元性,有必要从

抽象走向具体,考察相对微观层面的经验做法。基于新疆尉犁的案例分析表明,推动农业农村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

展,可以通过数智技术、生物技术来革新农业劳动资料,通过激活乡村土地资源、文化资源、数据资源和生态资源来

拓展劳动对象,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质个体劳动者与协作劳动组织,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禀赋。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概念;新质生产力机理;农业农村领域;案例分析

[基金项目]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超大规模人口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研究”(23AZD012)

[作者简介]解安,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研究中心副主任;

邵景润,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生。

-----

[中图分类号]F0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25)01002010[收稿日期]20241020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系统性擘画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的进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内容。这充

分说明,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于当前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自产生以来,迅即得到了

政学两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诸多研究成果。目前,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的学术讨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解析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概念。对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学理分析是当前学术研究的重中之重,相关讨论

众多而纷繁。首先是论证了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学范畴的内涵与特征,揭示了这一理论创新的原创性贡

②③④

献;其次是辨识了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讨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因、内在动力和重要源泉;进而是

⑤⑥

结合唯物史观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前提,提出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路径。比较同质化的

①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改革》2023年第10期。

②刘伟:《科学认识与切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研究》2024年第3期。

③高帆:《“新质生产力”的提出逻辑、多维内涵及时代意义》,《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年第6期。

④韩文龙:《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年第3期。

⑤孟捷、韩文龙:《新质生产力论: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经济研究》2024年第3期。

⑥杨颖、方茜:《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社会科学研究》2024年第5期。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