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施工图审查结构专业疑难问题及答复
一.地基基础
1.1.因基础持力层较好,裙房部分(独立基础)不设臵地下室底板,
该怎么处理
1.1答:满足防水要求。
1.2.载体桩适用于建筑物的何种结构型式,房屋高度?
1.2答:参见武汉市夯扩桩设计施工技术规定。WBJ8-97
1.3.试桩标准不明确,甲方与设计院一般皆定为3根(不管桩径等之
差异)
1.3答:参见建筑地基及桩基检测技术规定DB42-269-2003
1.4.房高≥75m采用预应力管桩者,是否需见论证文件后方能出审图
合格报告。
1.4答:是。
1.5.JGJ94-2008中桩顶箍筋加密区不分大桩小桩均用5d控制不合
理,应该有所区分。
1.5答:按规范执行。
1.6.挤土桩中的饱和粘性土,宜有明确界定(饱和度控制在多少?饱
性粘土层在桩身土层中占多少比例时应按饱和粘性土控制桩间距)。
1
1.6答:规范未查到,建议Sr>95%。平均层厚>3m考虑。
1.7.联合基础的顶板面配筋最小配筋按0.15%,或是0.2%?
1.7答:按0.15%。
1.8.异形承台,即承台平面非规范的标准平面,一般不能按规范公式
进行配筋计算,设计院一般采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应明确规定。
1.8答:按柱边延长线的截面计算弯矩,剪力。
1.9.规范GB50011-2010第6.1.14-2条中,其要求为?宜?,考虑到
外围回填土的侧限作用,是否一定要执行。
1.9答:一般设计顶板与周边墙相连(车道除外)。
1.10.摩擦起主要作用的嵌岩桩,如何界定其端承型桩或摩擦型桩。
1.10答:按竖向极限荷载作用下,荷载的传递特征,可分为摩擦型桩
和端承型桩两大类。其中摩擦型桩又分别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
型桩又分为端承型和端承摩擦桩.
摩擦桩:桩顶荷载全部或绝大部分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
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如长径比大于100的超长桩。
端承摩擦桩:桩端阻力分担荷载的比例较大,但不大于30%的桩。
摩擦端承桩: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担,桩侧阻力分担的比
例不超过50%。
端承桩:桩顶荷载全部或绝大部分由桩端阻力承担,桩侧阻力小
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如支承于岩层上长径比小于10的短桩。
2
1.11.B42/489-2008管桩规范7.1.1.2采用一柱一桩时管径不应小于
500,多层局部一层门廊柱下用单桩承载力足够了,要用500吗
1.11答:考虑偏位、确保桩的刚度和强度不低于柱,如一层门廊柱荷
载很小也可考虑基础挑梁支承柱。
1.12.湖北省地基规范11.1.10基础底板配筋对于矩形基础,是台阶
宽高比不大于2.5推出来的,是否一定要满足台阶宽高比不大于2.5
1.12答:见国标GB50007-2011.8.2.11条文说明。基础台阶宽高比小
于或等于2.5是基于试验结果,旨在保证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
1.13.基础设计等级和桩基设计等级的判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3.0.1条规定:体型复杂,层数
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连成一体的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
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第3.1.2条规定:体型复杂且层数相差
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的建筑物地基基础设
计等级为甲级。两者之间的描述存在差异。对这两条规范条文的
判定经常存在以下疑问:
地下室和其上的主楼算不算高低层。天然地基时高低层的层数
是否不计算地下室的层数。
1.13答:确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或桩基设计等级时算高低层连体。
这类建筑由于荷载与刚度分布极不均匀,抵抗适应差异变形的性
能较差,为严格控制差异变形乃至沉降差。
3
1.14.桩基规范中的连体建筑是不是指高低层为一体的建筑。
1.14答:是的。
1.15.体型复杂的判定条件是什么?单纯指外形还是从位移比等参数
来进行判定,具体数值能否按大于1.2来判断。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