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全过程造价管理跟踪审计工作流程,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为项目建设提供合理的造价咨询服务。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建设项目从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到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的造价管理跟踪审计工作。
3.依据文件
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建设项目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如《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项目建设单位与审计机构签订的委托合同及相关协议。
二、审计准备阶段
1.组建审计团队
根据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选派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造价工程师、审计人员等组成审计团队。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收集项目资料
向建设单位收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立项批复、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补充协议等相关资料。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和建设要求。
3.熟悉项目情况
审计团队成员深入项目现场,了解项目建设地点、周边环境、施工条件等实际情况。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熟悉项目建设管理流程和各方职责。
4.制定审计方案
根据项目特点和审计目标,制定详细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跟踪审计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人员分工及时间安排等。审计方案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报建设单位审核备案。
三、项目前期决策阶段审计
1.投资估算审计
-审查投资估算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时效性和适用范围。
-对投资估算的内容进行完整性审查,检查是否包括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
-分析投资估算的合理性,通过与类似项目投资估算指标对比,对各项费用进行估算指标复核,评估投资估算是否准确反映项目建设投资规模。
2.项目经济评价审计
-审查项目财务评价中各项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包括项目总投资、销售收入、经营成本、税金等。
-对项目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如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进行计算和复核,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审查项目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如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等,判断项目的偿债能力。
-检查项目经济评价是否符合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规定,评价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四、设计阶段审计
1.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合理性审计
-协助建设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从工程造价、使用功能、施工可行性等方面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审查设计方案是否满足项目建设要求,是否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工艺,是否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对设计方案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如建筑面积、建筑体积、结构形式、装修标准等,提出优化建议,降低工程造价。
2.设计概算审计
-审查设计概算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时效性和适用范围,检查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
-对设计概算的内容进行完整性审查,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建设期利息等是否齐全。
-审查设计概算的准确性,对概算中的各项费用进行详细计算和复核,与同类工程概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设计概算是否控制在投资估算范围内。如发现超估算情况,应分析原因,提出调整建议。
3.设计变更审计
-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审查设计变更程序的合规性,是否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审批。
-对设计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分析变更是否因设计缺陷、现场条件变化或其他合理原因引起。
-审核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对变更部分的工程量进行计量,按照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计算变更费用,评估设计变更对项目总造价的影响。
五、招投标阶段审计
1.招标文件审计
-审查招标文件中关于工程造价的条款,包括计价方式、合同价款调整方式、工程结算办法等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是否明确、合理。
-检查招标文件中对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要求是否明确,清单项目特征描述是否准确、完整,避免因清单编制问题导致后期结算纠纷。
-审查招标文件中对投标报价的评审标准是否合理,是否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是否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2.招标控制价审计
-对招标控制价的编制依据进行审查,确保其合法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对招标控制价的工程量计算、计价定额套用、费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