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建设的起因、目的及意义,介绍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地点、规模、建设内容等。
2.项目目标
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如质量目标、进度目标、造价目标等。造价目标应具体,例如确定项目的总投资控制金额、各阶段的造价控制节点目标等。
二、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原则
1.动态控制原则
强调造价控制不是静态的,而是贯穿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过程。随着项目进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造价控制策略。
2.主动控制原则
在项目前期及实施过程中,主动采取措施预防造价偏差的发生,而不仅仅是事后的纠正。
3.目标管理原则
将造价控制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阶段、各个部门和各个责任人,确保目标的实现。
4.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原则
在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充分考虑技术方案对造价的影响,通过技术比较和经济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三、全过程造价控制的范围及阶段划分
1.控制范围
涵盖项目从投资决策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土地购置、前期规划设计、工程招标、合同签订、工程施工、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等环节。
2.阶段划分
-投资决策阶段:主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等工作。
-设计阶段: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并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
-招投标阶段:完成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招标控制价编制、投标报价评审、合同价款确定等工作。
-施工阶段:进行工程计量与支付、工程变更造价控制、索赔处理、造价动态监控等。
-竣工结算阶段:审核工程竣工结算,办理项目竣工决算。
四、各阶段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1.投资决策阶段
-可行性研究
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从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确保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投资估算编制
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市场行情和类似项目经验,准确编制投资估算。投资估算应涵盖项目建设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土地费用、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等,并对各项费用进行详细分析和计算依据说明。
-多方案比选
针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技术方案等进行多方案比选,从造价角度分析各方案的优劣,选择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对不同方案的造价差异进行详细对比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2.设计阶段
-设计方案优化
组织设计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要求设计单位在满足项目功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例如,在建筑结构选型上,对比不同结构形式的造价差异,选择既能满足安全要求又造价较低的结构形式。
-限额设计
制定合理的设计限额指标,明确各专业、各单项工程的造价控制上限。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限额指标进行设计,确保工程设计不突破造价限额。建立限额设计考核机制,对未达到限额设计要求的设计单位进行相应处罚。
-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
要求设计单位准确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应控制在投资估算范围内,施工图预算应控制在设计概算范围内。造价咨询单位对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合理性。审核过程中,对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费用计取等方面进行详细审查,避免高估冒算。
3.招投标阶段
-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
由具有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依据施工图纸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准确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清单应项目特征描述清晰、工程量准确,避免漏项和错项。对清单编制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编制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审核。
-招标控制价编制
根据招标工程量清单、市场价格信息和计价规范,编制合理的招标控制价。招标控制价应反映市场合理价格水平,不得故意抬高或压低造价。对招标控制价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其公正性和合理性。审核内容包括价格组成、计费标准、市场价格调查等方面。
-投标报价评审
对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进行评审,分析其报价的合理性。评审过程中,对比各投标单位的报价与招标控制价的差异,分析其报价是否存在不平衡报价等问题。同时,对投标单位的报价组成进行详细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市场行情和企业实际情况。
-合同价款确定
依据中标单位的投标报价和招标文件的要求,签订合理的合同价款。合同中应明确计价方式、价款调整方法、工程计量与支付条款等内容,避免合同纠纷和造价失控。对合同条款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严谨性和完整性。
4.施工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