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4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707—2005
基本草场建设技术规程
2005-09-20发布2005-09-20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T707—2005
前言
本标准由河北省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草原监理监测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海良、徐敏云、张继荣、敖特根·白音、宁叶茂、孙晓东、何丽。
1
DB13/T707—2005
基本草场建设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基本草场的立地条件、作业及成效评定。本标准适用于山区、半农半牧区的基本草场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7137镀锌钢丝围栏网基本参数JB/T10129编结网围栏架设规范
《草场改良技术规程》
DB13/T684草地鼠害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13/T709草地蝗虫预测预报及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基本草场
为改善草地环境,适应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采用综合农艺措施,建成的优质、高产、稳产、永久性的人工、半人工草场,并确定为重点保护的长期利用草场。
4立地条件
4.1土层厚度在30cm以上,相对肥沃的弃耕地或中度和轻度退化天然草地。
4.2地势相对平坦。具备地下或地上水资源,能够进行灌溉、排涝的地块。
5作业
5.1根据建设基本草场立地条件要求,选择地块。
5.2草种的选择及组合:依据牧草的种质资源特性,一般采用上繁草进行单播或混播。
5.3建设人工草场按照《多年生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5.4建设半人工草场按照《草场改良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5.5草地治虫灭鼠按照DB13/T684和DB13/T709的规定执行。
5.6围栏建设参照JB/T10129和JB/T7137的规定执行。
6成效评定
6.1评定指标
建成的基本草场用盖度、密度、产草量、成苗面积率、优良牧草比率五项指标进行评定。
6.2指标评定方法
6.2.1盖度
6.2.1.1针刺法
2
DB13/T707—2005
在1m2的样方中,拟针刺的100点中,刺针与植物接触的点数即为该样方的盖度。6.2.1.2目测法
在熟练掌握针刺及其它测定植被盖度的方法后,用肉眼直接估测植被盖度,但误差不得超过5%。6.2.2密度
单位面积中某种植物的平均株数,按(1)式进行计算:
…………
…
(1)
式中:
D一密度;
N—样地中某种植物的株数;S—样地面积。
6.2.3成苗面积率
成苗面积率为成苗面积与设计建设面积的比率,采用样方抽测,成苗面积率按(2)式进行计算:
………
(2)
式中:
Cm—成苗面积率;Ym—有苗样方数;
Yz—调查的有效样方总数。
6.2.4产草量
采用样方测定法,样方面积为1m2。当调查面积在10hm2以下时,调查样方数不少于30个;当调查面积在10hm2以上100hm2以下时,调查样方数不少于50个;当面积在100hm2以上时,调查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0.005%。割取牧草分类风干、称重。
6.2.5优良牧草比率
在测定样方中,优良牧草在牧草总成分中所占的比率。优良牧草系指各种家畜喜食,营养价值高,草质柔软,利用率高的牧草。
6.3成效等级评定
基本草场成效等级评定标准按照表1的规定执行。
表1基本草场成效等级评定标准
等级
指标
盖度(%)
密度(株/m2)
产草量(kg/亩)
优良牧草比率
(%)
评定结果
成苗面积率
(%)
禾本科
豆科及其它
1
≥95
≥30
≥15
≥500
≥75
优
≥95
2
≥80
≥20
≥10
≥400
≥70
良
≥85
3
≥60
≥10
≥5
≥250
≥50
合格
≥70
4
60
10
5
250
50
不合格
70
注:基本草场达不到3级以上建设标准,需补植和重建。
S00Z—LOLL/EL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