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637—2005
球根海棠生产技术规程
2005-04-15发布2005-04-15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637.1-2005
前言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河北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冬云、杨建民、史宝胜、孟庆瑞、杨文利、吴京民、彭伟秀。
·1·
DB13/T637.1-2005
球根秋海棠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球根秋海棠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球根秋海棠种苗的播种、移栽、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检疫、运输等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于球根秋海棠的种苗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247.4—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第4部分:花卉种子
3种苗生产
3.1繁育方法
球根秋海棠种苗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采用扦插、分割块茎、组织培养等繁殖方法。
3.2生产设施
球根秋海棠的栽培设施可选用以下两种:
a)智能温室:温度、湿度、光照自动调控。
b)日光温室:具备降温、升温、通风条件,能够满足球根秋海棠的正常生长。
3.3播种
3.3.1种子质量要求
a)按照GB/T18247.4—2000执行。
b)可选用包衣种子。
3.3.2基质配制
播种基质应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基质pH值5.5~6.5。可采用:
a)专用基质;
b)草炭土或草炭土+珍珠岩(2:1),上面再覆盖一薄层过细筛后的草炭。
3.3.3基质消毒
基质消毒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
a)物理方法:采用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或干热方法。干热方法是在6~8月份将基质堆
放在温室内再加双层拱棚,使基质温度达到60℃以上数天,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b)化学方法:使用药剂消毒。在使用前用0.3%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杀菌剂进行消毒。
3.3.4播种时间
一般在1月~3月播种。
3.3.5播种容器
采用288孔穴盘或平盘育苗。
3.3.6播种操作
·2·
DB13/T637.1-2005
采用专用手持播种器或用牙签沾种子点播。播种后不必覆土。
3.4播后管理
温度控制在18℃~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0%~90%,腹膜保湿,保持全光照。约15d~
20d发芽。当种子80%发芽后,逐渐加强通风,撤去覆盖物。
3.5移栽
3.5.1时期
幼苗出现第1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移栽。
3.5.2容器
穴盘育苗可移入50孔~72孔育苗穴盘;或选用5cm~7cm口径的塑料营养钵。
3.5.3基质
a)专用基质;
b)草炭土或草炭土+珍珠岩(3:1)。
3.5.4移栽
移栽前先将容器填充基质5成~6成,浇透水。移栽时用小叉将小苗轻轻挖起竖立于容器中,保持根系舒展,不要伤根,随放随填满基质,轻轻压实。小苗移栽后用细水流喷透。移栽后最初数日,覆薄膜遮荫保湿,缓苗后逐渐撤去覆盖物进行正常管理。
3.6幼苗管理
3.6.1温度
幼苗生长温度应保持白天20℃~25℃,夜间15℃左右。
3.6.2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3.6.3光照
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000lx~25000lx。
3.6.4施肥
幼苗移栽15d后开始施肥。应采用幼苗专用肥;也可以施入N-P-K比例为1:1:2的复合
肥,浓度范围为0.5%~1.0%,每10d~15d施一次。
3.6.5浇水
应于上午浇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浇水掌握“表土见干就浇,浇即浇透”的原则,与施肥相
结合。
3.6.6间苗
经常观察幼苗发育情况,对畸形苗、生长弱的小苗及有病害症状的小苗及时除去。
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原则,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a)温室使用前彻底消毒,用硫磺、百菌清烟雾剂熏蒸3次~4次,温室使用后经常用福尔马林、来苏水消毒。
b)种子、基质必须消毒。
c)育苗盘重复使用前必须消毒。
d)定期防治,根据温室环境情况一般每隔7d~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