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辽宁省抚顺市八年级地理上册3.3水资源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节关于水资源的分布,进一步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包括对水资源的科学认知、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水资源分布,培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讨论水资源保护措施,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①
①水资源的分布规律:通过地图和案例,使学生理解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包括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等。
②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措施:引导学生掌握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和保护水资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2.教学难点,①
①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资源分析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如何辅助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的分析,提高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②人地关系协调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②水资源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探讨:在分析水资源问题时,培养学生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包括技术创新、政策调整和社会参与等角度。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水资源管理者、环保志愿者等,模拟水资源保护的实际场景,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水资源分布图、水资源利用案例等,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展示水资源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组织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分组研究水资源保护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吗?”引入话题。随后,展示一张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如此不均?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课《水资源》。
2.讲授新知(20分钟)
a.水资源分布规律
教师展示我国水资源分布图,讲解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如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等。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b.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措施
教师介绍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和保护水资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c.地理信息系统在水资源分析中的应用
教师讲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展示GIS在水资源分析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巩固练习(10分钟)
a.课堂提问
教师提出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如:“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等,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b.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认为我国哪些地区水资源较为紧张?
2.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
3.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
c.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一个水资源保护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提高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理念。
5.作业布置(5分钟)
a.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收集家乡或学校周边水资源分布的资料,分析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c.思考如何将水资源保护的理念传播给身边的人,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介绍我国现行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让学生了解国家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政策导向。
b.水资源分布图集:提供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详细水资源分布图集,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c.水资源利用案例:收集国内外水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如南水北调工程、节水型社会建设等,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成果。
2.拓展建议:
a.阅读与水资源相关的科普书籍,如《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