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校范围内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是指在学校食堂、学校内食品经营单位等供餐场所发生的,因食品污染、变质、过期等原因导致师生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食源性疾病症状的事件。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级负责,协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响应、科学应对、高效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事件危害。
4.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高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好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保卫处、医务室、各年级主任等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职责如下:
1.统一领导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研究决策应急处置重大事项。
2.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调查、评估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负责与相关部门、单位及家长进行沟通协调,做好信息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
(二)工作小组及职责
1.应急指挥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全面指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工作小组开展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事件进展情况。
2.现场救援组:由医务室医生、各年级班主任等组成,负责对中毒师生进行现场急救和转运,并配合专业医疗救援机构开展后续救治工作。
3.调查处理组:由总务处、保卫处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调查,查明事件原因,收集相关证据,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责任认定和处理。
4.后勤保障组:由总务处负责,负责提供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和资金保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5.信息联络组:由学校办公室负责,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家长进行信息联络和沟通,及时发布事件信息,做好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对食堂从业人员、食品经营单位工作人员等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其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
2.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记录、食品贮存、加工制作、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加强对学校食堂、学校内食品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严格把控食品采购渠道,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食品供应商,确保所采购食品的质量安全。加强对食品原材料的验收,严禁采购腐败变质、过期变质、三无食品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3.改善食品安全条件
-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合理规划学校食堂布局,完善食品加工制作、贮存、消毒等设施设备,确保食品安全设施设备齐全、运行正常。
-加强学校食堂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食堂环境整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防止食品污染。
(二)预警机制
1.信息监测与收集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加强对学校食堂、学校内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师生投诉举报、媒体报道等渠道,及时收集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设立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师生及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