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docx
文件大小:41.47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5.21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充分发挥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协同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4.科学评估,依法处置:遵循科学原则,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和手段,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及评估工作,依法依规开展应急处置。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学校内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包括因食品污染、变质、假冒伪劣等原因导致的师生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等事件。

(四)事件分级

根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具体分级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机构

学校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小组(以下简称应急指挥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后勤管理部门、保卫部门、校医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应急指挥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后勤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1.应急指挥小组

-全面负责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处置策略和措施。

-指挥、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报告事件情况。

-组织评估事件影响和损失,决定应急处置的终止和后期处置工作。

2.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

-负责收集、汇总、分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

-传达应急指挥小组的指令,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的联络与沟通。

-组织编写应急处置工作简报、总结报告等文档材料。

3.学校办公室

-协助应急指挥小组做好对外信息发布和新闻宣传工作,及时准确发布事件信息,引导舆论,维护学校稳定。

-负责协调安排应急处置工作中的相关会议和活动。

4.教务处

-负责组织受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影响的师生进行临时教学安排,确保教学秩序正常。

-协助做好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解释工作。

5.后勤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对涉事食品及原料进行封存、检验、溯源等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处理。

-加强学校食堂、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日常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负责提供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和设备保障。

6.保卫部门

-负责维护学校应急处置现场的秩序,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协助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对涉嫌犯罪的行为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7.校医室

-负责组织对中毒师生进行紧急救治,做好伤病员的转运和后续治疗工作。

-及时采集中毒师生的呕吐物、排泄物等样本,送相关机构进行检验检测,为查明事件原因提供依据。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监测与预警

(一)监测

1.建立学校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由后勤管理部门、校医室等相关部门负责对学校食堂、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的食品质量、环境卫生等进行日常监测。

2.加强对师生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鼓励师生及时报告食品消费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或可疑食品安全问题。

3.关注食品安全相关舆情动态,及时收集、分析网络、媒体等渠道的食品安全信息,发现可能影响学校食品安全的潜在风险,应立即进行核实和报告。

(二)预警

1.根据食品安全监测信息,对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预警级别。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2.按照预警级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可能影响范围、应采取的措施及发布机关等内容。

3.预警发布后,相关部门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加强对食品经营场所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