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题,切实提升学校教育服务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一)自愿参加原则
充分尊重家长、学生的意愿,以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为宗旨,积极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不得强制学生参加。
(二)公益普惠原则
课后服务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成本补偿、非营利性的要求收取服务性收费,不以营利为目的,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开展违规补课。
(三)安全至上原则
把保障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四)科学规范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合理设计课后服务内容,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确保课后服务质量。
三、服务对象
本校在读学生,尤其是放学后家长接送困难、在家无人照料的学生。
四、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至17:30(具体时间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家长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五、服务内容
(一)作业辅导
1.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完成作业,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社团活动
1.根据学校师资和场地条件,开设各类社团活动,如音乐、美术、体育、书法、科技、阅读、手工制作等,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需求。
2.社团活动由专业教师或有特长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体育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自主阅读
1.设立阅读角,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其他活动
1.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学校特色,适时开展科普讲座、心理健康辅导、社会实践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六、服务流程
(一)调查摸底
开学初,通过家长会、班级群等渠道向家长宣传课后服务政策,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并进行调查摸底,统计愿意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人数。
(二)制定方案
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流程、收费标准、安全管理等内容,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三)家长申请
家长如有意愿让孩子参加课后服务,需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填写《课后服务申请表》,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时间等,并签字确认。
(四)学校审核
学校对家长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学生予以批准,并与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安全责任书》。
(五)组织实施
1.根据学生申请情况,合理编班,安排教师负责课后服务工作。
2.服务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确保服务质量和学生安全。
3.学校要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对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六)费用收取
1.课后服务收费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以学期为单位收取。
2.学校要严格按照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开具合法票据,收费情况要及时向家长公示。
(七)总结反馈
1.学期末,学校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2.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家长和学生对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七、师资安排
(一)校内教师
1.充分挖掘本校教师的潜力,组织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鼓励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承担课后服务任务。
2.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工作补贴,纳入绩效工资考核体系。
(二)校外志愿者
1.积极联系家长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邀请他们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2.对校外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服务质量和学生安全。
八、安全管理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1.制定课后服务安全工作预案,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对服务场地、设施设备等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建立学生考勤制度,严格做好学生的考勤记录,对迟到、早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