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思辨性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思辨性写作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主要以陕旅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8Haveagoodhabit!为例,探讨小学英语思辨性写作教学的实践策略。文中先阐述了小学英语思辨性写作的内涵与类型,随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筑牢思辨基础,让思维可视化;掌握语言知识,呈现写作方法;提供评价反馈,助学生掌握写作要点。结果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辨性写作能力的发展,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辨性写作;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思辨性写作教学能为学生的语言学习与实践应用提供助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思考、分析、归纳所学内容。教师不仅要关注语言教学的本质,还要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形成谨慎判断、公正评价的能力。
一、小学英语思辨性写作的内涵
小学英语思辨性写作指的是学生在写作中进行思考,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在遣词造句、梳理内容结构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思辨性写作不仅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要求学生展现自己的辨析能力[1]。此外,思辨性写作鼓励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根据具体情境对相关现象进行细致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描述事物表面现象。在思辨性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获得丰富的英语学习体验。小学英语思辨性写作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2]。
二、小学英语思辨性写作的类型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英语课堂上的思辨性写作主要涵盖对比性、论述性、说明性、叙述性作文的写作,不同写作类型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不同。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3]。在多样的思辨性写作中,小学生可以融入多元的语言实践情境,在写作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
三、小学英语思辨性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筑牢思辨基础,让思维可视化
小学英语思辨性写作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思维可视化的媒介、载体,帮助学生构建逻辑清晰、层次结构合理的写作框架[4]。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写作目标,通过一系列预热活动、驱动性任务、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写作框架。同时,教师要引领学生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形成语感。
1.设计写作目标,构建写作框架
在小学英语思辨性写作教学中,设计写作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写作框架的重要前提。在设计目标时,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经验、能力水平,兼顾学生在语言学习、构思表达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设计写作目标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引领学生构建写作框架。
陕旅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8Haveagoodhabit!的思辨性写作教学内容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主题,能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摒弃坏的行为习惯。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思辨的角度,与同学、教师交流探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好的习惯,哪些行为属于不好的习惯。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向出发,设计明确的写作目标,指引学生构建逻辑完整、层次清晰的写作框架。
目标1:能够通过日常观察,识别并分析自己和他人身上的好习惯与坏习惯,理解这些习惯对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的影响;能够搭建有条理的写作框架,用逻辑清晰的语言阐述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区别,以及养成好习惯、摒弃坏习惯的重要性。
目标2:能够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行为习惯,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养成好习惯;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主题,阐述独特的见解和展现创意。
目标3: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如“Dontlitteronthefloor.”“Youshould...”等,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合理安排段落和句子,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理解;能够意识到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未来生活中应该如何努力,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
在为学生设计写作目标后,教师要借助思维导图、微课、演示文稿等思维可视化媒介,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写作框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围绕“好习惯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进行思辨性写作,教师可以设计“引入话题与背景→观察与分析→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构思→写作表达→反思与评价”的基本框架,帮助学生明确运用写作表达观点、见解、建议的常用思路。
2.阅读多元材料,丰富写作素材
在思辨性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出发,选择符合其语言水平的多元化阅读材料,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5]。借助阅读材料,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提炼信息及文章主旨的方法,并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