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小学语文新教材教学研究:如何以学习情境重构单篇教学
今天,这一讲的主题是“如何以学习情境重构单篇教学”。这一讲的案例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母鸡》。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学习情境”已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不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但实际上,一线老师对“学习情境”依然感到困惑-—到底什么是学习情境?我们当下倡导的学习情境跟新课标之前的教学情境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新课标特别强调学习情境的创设……
什么是学习情境?
什么是学习情境?
要把握这个概念,我们还是得回到新课标中去。据统计,“学习情境这个术语在新课标中总共出现13次。在研读新课标后,结合我的学习心得和教学实践,我给“学习情境”作了如下定义--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指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与学习内容紧密关联的,能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真实性场景。
一般来说,我们在界定一个概念时,往往从“属概念”和“种差”两部分去把握。所谓“属概念”,即上位概念,是指反映事物中作为属的那类事物的概念。以“学习情境”这个概念为例,它的“属概念即“真实性场景。所谓“种差”,即被定义的这个概念与其属概念下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以“学习情境这个概念为例,它的“种差即“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与学习内容紧密关联的”“能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这部分内容。
这其中有一点值特别强调——“真实场景”和“真实性场景”并不完全等同。前者是指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发生过的场景;而后者的范围更广,它既包含前者,还指“即使生活中没有真实存在过,但只要符合生活的逻辑,理论上可以存在或发生的那类场景。
总之,新课标下的学习情境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指向学生的学习。
学习情境的四大要素
那么,如何设计一个符合新课标理念的学习情境,其中应该涵盖哪些要素呢?我们结合陆游的《示儿》来谈。经过我们工作室反复设计、打磨,最终为这首诗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
馆
馆念纪游陸
陆游纪念馆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孩儿巷98号。为纪念陆游诞辰900周年,该纪念馆正在升级改装。有人建议将陆游的《示儿》刻写在纪念馆正厅的大屏风上。你认为这个建议合理吗?请给这一建议写几条推荐理由,让更多的人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深远意义。
事实证明,这个学习情境可行,而且课堂效果非常好!在我看来,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情境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四大要素—-
1.场景
此处“场景即陆游纪念馆。其中所提到的“地址”“升级改装”这些信息都是真实的。而“有人建议将陆游的《示儿》刻写在纪念馆正厅的大屏风上这一点却是假的,但“这种建议是有可能在生活中发生的,是符合生活逻辑的。所以,这类“场景”属于“真实性场景”。事实上,大部分我们在教学中所创设的学习情境都归属“真实性场景”,而非“真实场景”。
2.问题
“问题”即“可否将《示儿》刻写在陆游纪念馆正厅的大屏风上”。所以,有些时候“学习情境”也叫“问题情境”。
3.任务
“任务即“请给这一建议写几条推荐理由”。任务,其实就是学习活动。所以,有些时候“学习情境”也叫“任务情境”。
4.目的
“目的即“让更多的人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意义”。我们来看部分学生写的推荐理由--
《示儿》以极简之语,道
《示儿》以极简之语,道尽无限家国深情。“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寥寥数字,勾勒出诗人对生死的豁达与对国家统一的执着。如同一曲雄浑的悲歌,跨越岁月长河,在纪念馆的显著之地奏响。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领悟到陆游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与对统一的股切期盼,其简洁而有力的表达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
《示儿》是陆游爱国思想的巅峰之作。一生仕途坎坷,却矢志不渝。诗中,不见个人荣辱的哀怨,唯有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宛如一座巍峨的爱国丰碑,矗立在陆游诗歌的园林之中,当在最显著处彰显,
使人们得以清晰地看见陆游那颗纯粹而伟大的爱国之心,如何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定,熠熠生辉,为后世之人照亮爱国的前行之路。
《示儿》诗中的意象极具感染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遥远的“中原”,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希望,“王师”则是正义与复兴的象征。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变成一幅宏大而悲壮的画面。于纪念馆显著展示,可让观众沉浸在充满诗意与使命感的画面中,深切体会陆游对国家未来的信念与深沉眷恋,仿佛与诗人一同守望那未竟的梦想。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之章,临终之际,犹念家国未复,其情悲怆而炽热。此诗恰似一颗璀璨星辰,于生命的尽头发出最耀眼的爱国光辉,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血与壮志。将其置于显著处,能使参观者瞬间被这深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