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2 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
文件大小:77.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1.22千字
文档摘要

发酵工程

1.2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如何配置选择培养基;掌握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细节;熟悉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计数过程。

能力目标:学会操作涂布器分离细菌;理解对细菌计数的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数量测定,了解生物科研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培养基,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稀释涂布平板法。

难点:稀释涂布平板计数,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分离得到单菌落,从平板划线法引入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具体操作,给学生观看视频操作,以“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为例。

新课教学

介绍选择培养基,强调本节课的实验探究用的就是选择培养基。老师提问:如何配置选择培养基呢?讲解以尿素、脲酶为例。

教师总结: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依据原理: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有不同的敏感性。

举例:a.要分离耐高温菌,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培养。

b.要分离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菌种,可在加有该抗生素(如链霉素或青霉素)的平板上进行分离。

c.在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

d.运用将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可以有效地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e.运用无氮培养基(培养基完全不含氮元素),可选择能固氮的细菌。

f.运用只含尿素而不含其他氮元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能分解尿素以获取氮的微生物(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尿素)。

总结:选择培养基筛选微生物的方法有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改变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改变微生物的培养条件。

再次播放视频,同时让同学们阅读书本17-19页,以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要点(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什么?)

实验的目的及原理;

实验过程用箭头画流程图;

实验注意事项有哪些?

老师将学生的解答归纳,补充遗漏点,书写板书,强化记忆。最后补充分解纤维素的细菌的分离实验。(课本练习与应用20页)

总结课堂,布置作业:完成相应练习,课后自行查找显微镜直接计数的计算方法,下节课进行讨论。

习题巩固

共同完成课后习题,并完成知识网络的梳理。

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自行查找显微镜直接计数的计算方法,下节课进行讨论。

板书设计

选择培养基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采集土壤,制备悬液:制备系列稀释液

↓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选择培养:采用选择培养基培养

接种:涂布平板

培养与观察

计数菌落:选取菌落数为30-300的一组为样本进行统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