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知识精讲+典型例题+高频真题+答案解析】目录导航
目录导航
资料说明
第一部分:知识精讲:把握知识要点,掌握方法技巧,理解数学本质,提升数学思维。
第二部分:典型例题:选题典型、高频易错、考试母题,具有理解一题,掌握一类的优势。
第三部分:高频真题:精选近两年统考真题,助您学习有方向,做好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部分:答案解析:重点、难点题精细化解析,犹如名师讲解,可以轻松理解。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知识精讲
知识清单方法技巧
知识清单方法技巧
1.带括号的表内乘加、乘减
【知识点归纳】
一、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规则: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方法总结】
1、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带括号的表内除加、除减
【知识点归纳】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规则: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乘除后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方法总结】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典型例题
例题1:有两个数的和是275,其中一个数末尾添上一个零后和另一个数相等。你知道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吗?
【答案】25和250
【分析】“一个数末尾添上一个零后和另一个数相等”说明一个数乘10等于另一个数,又知道两个数的和是275,则这是一道和倍问题。和275等于其中较小的数的11倍,据此解答。
【详解】275÷(10+1)
=275÷11
=25???
25×10=250
答:这两个数分别是25和250。
例题2:长江路小学举行冬季运动会,三年级有4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年级的2倍还多5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答案】140人
【分析】用三年级的人数45人,乘2再加上5人,即可求出四年级的人数。
把三、四年级的人数相加,即可求出两个年级的人数。
【详解】四年级:
45×2+5
=90+5
=95(人)
一共:95+45=140(人)
答:两个年级一共有140人参加运动会。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四年级的人数,然后再与三年级人数相加。
例题3: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员把一些竹子分给若干只大熊猫,若每只大熊猫分7棵,还缺60棵竹子;若每只大熊猫分5棵,还缺4棵竹子。问有大熊猫多少只?竹子多少棵?
【答案】28只;136棵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两种分法共相差(60-4)棵竹子,是因为两种分法每只大熊猫分得竹子相差(7-5)棵,看(60-4)里面有几个(7-5),就有几只大熊猫,再根据第一种或第二种分法求出竹子的棵数。
【详解】大熊猫有:
(60-4)÷(7-5)
=56÷2
=28(只)
竹子有:
28×7-60
=196-60
=136(棵)
答:有大熊猫28只,竹子136棵。
【点睛】本题考查盈亏问题中的“亏亏”情况,可以直接代入公式“(大亏-小亏)÷分配差=份数”来计算。
例题4:一本书有96页,小明已经看了5天,还剩36页没有看,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要几天才能看完?(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案】3天
【分析】根据题意,用96减去36,求出看了的页数,用看了的页数除以5,求出平均每天看的页数,用36除以平均每天看的页数,求出剩下的还要几天才能看完。
【详解】36÷[(96-36)÷5]
=36÷[60÷5]
=36÷12
=3(天)
答:剩下的还要3天才能看完。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关键是读懂题意,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再确定先算什么,最后再算什么。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高频真题
1.四年级同学去看儿童剧.一班去了32个学生,二班去了34个学生,还去了2位班主任老师.学生票6元,成人票12元,买票需要多少钱?
2.出租车收费情况:3千米以内收费10元,超过3千米,每千米收费3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外加燃油费2元。小吕和爸爸坐出租车去郊游,爸爸下车时付了48元,出租车最多行了多少千米?
3.如图是星美花店玫瑰花的进货价和零售价情况。星美花店某天卖出玫瑰花60枝,可盈利多少元?
玫瑰:每束20枝
进货价:每束40元
零售价:每枝35元
4.熊猫6天吃了180千克食物,大象2天吃了360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多少倍?
5.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副羽毛球拍的价格比一副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