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60页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根据个位是否进位,判断估计和是几十多,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2、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素养指向
一、导入新课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知识,那今天要考考大家有没有把以前的知识给忘记了,敢不敢来挑战一下?(课件展示)
32+50=56-40=14+50=
82+7=76-4=64+6=
指名口算
师: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什么数?它们口算时有什么共同点?第二行呢?这两行有什么不同?
生;几十和十位的上的数加减,几和个位上的数加减。
师:刚才同学们在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时,几十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在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几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2.引入:那接下来我继续来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想不想继续挑战?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复习,引出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挑战形式,引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算能力
二、
探究新知
1、观察情景图
师:大课间的时候,几位同学进行了跳绳比赛(课件展示),想不想知道?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师:通过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华跳了45下,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小军比小华多跳28下。
师:不用计算,你知道谁跳的最多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军跳的最多。因为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小军比小华多跳28下,小军跳的更多一些,所以小军跳的最多。
2、通过提问,引入方法。
师:老师刚才都提问题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小红跳了多少下?
生2:小军跳了多少下?
(1)师:你能列第一个问题的算式吗?
生:45+23=
师: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生1:先算40+20=60,再算5+3=8,最后加起来60+8=68
生2:先算45+20=65,再算65+3=68
师:虽然算的方法不一样,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生:都是把几个十加载十位上,把几个一加在个位上
小结:把两位数拆成几十和几,先算两位数加几十,再加上几,这样就把两位数加两位数变成我们学过的计算方法了。
(2)师:现在你能列第二个问题的算式并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吗?
生:45+28=
先算45+20=65,再算65+8=73
(3)师:你会计算像这样的加法了吗?那你们能想一想,这两题加法口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1: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先加几十,再加几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板书课题)
生2:不同的是,一个不进位,另一个个位相加时满10要进位。
师:那我们在口算时怎样能快速判断要不要进位呢?
生:看个位数相加有没有满10(板书:不进位加,进位加)
师:快速口算可以帮助我们看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是几十多,下面我们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
本环节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学会交流、倾听、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推理意识、运算能力
三、
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习题,开火车口算
师:如果让你快速口算,你能很快看出结果是几十多吗?有什么方法?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交流完成并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2题。
师:我们学习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后,你会快速进行口算吗?
快速口算,小组比较
4.想想做做第5题。
师:我们除了要能快速口算数学书上的问题外,还要在生活中快速解答问题。
出示例题
师:你能发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自己发现的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生1:小军需要多少钱?
生2:小红需要多少钱?
师:谁能快速说说小军的钱数是几十多?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并展示)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练习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以及运用估算检查结果正误的习惯,提高口算正确率
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四、
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梳理新知,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五、
作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