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红军饭——杂粮窝窝》(说课稿)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学做红军饭——杂粮窝窝》是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红军时期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杂粮窝窝的制作方法,体验红军战士的艰苦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杂粮窝窝的制作技巧,了解红军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首先,通过学习红军历史,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动手制作杂粮窝窝,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再次,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最后,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红军历史和生活充满好奇,愿意参与到实践中去。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红军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红军时期生活细节的深入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形成,但独立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但自我管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有待培养。
学生的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着直接影响。三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有趣、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以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此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制作杂粮窝窝的技巧。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讲述红军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其次,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再次,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制作杂粮窝窝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最后,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包括《学做红军饭——杂粮窝窝》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红军历史图片、杂粮窝窝制作过程视频以及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以多媒体形式呈现。
3.实验器材:准备面粉、玉米面、豆面等杂粮,以及制作窝窝所需的小模具、筛子、碗等工具,确保器材安全可靠。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和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红军饭——杂粮窝窝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吗?你们知道红军在长征路上吃了什么吗?”
-展示一些红军长征时期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红军的艰苦生活。
-简短介绍红军饭——杂粮窝窝的历史背景和制作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杂粮窝窝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杂粮窝窝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过程:
-讲解杂粮窝窝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原料如玉米面、小米面等。
-详细介绍杂粮窝窝的组成部分,如面粉、水、盐等,并使用图表展示制作步骤。
-通过实际操作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杂粮窝窝的制作过程。
3.杂粮窝窝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杂粮窝窝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红军时期制作的杂粮窝窝案例进行分析,介绍其制作环境和意义。
-详细介绍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杂粮窝窝在红军生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杂粮窝窝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如何将其制作方法传承下去。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如何改进杂粮窝窝的制作方法,使其更加美味和健康。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杂粮窝窝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改进后的杂粮窝窝制作方法、口感评估和健康效益分析。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杂粮窝窝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杂粮窝窝的定义、制作方法、历史背景和案例分析。
-强调杂粮窝窝在红军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在现代社会中的健康价值,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杂粮窝窝的制作方法。
-布置课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