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旨在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引导学生了解鲁滨逊的冒险经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鲁滨逊勇敢、坚韧、乐观的品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经典文学的价值,提升审美鉴赏能力,通过语言表达和文本分析,增强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同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分析其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②通过对鲁滨逊与自然、与孤独的斗争,把握小说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2.教学难点,
①深入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理解其矛盾心理和内心世界。
②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如鲁滨逊的漂流经历对现代人的启示。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
-课程平台:班级微信群、学校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鲁滨逊漂流记》原著文本、相关人物和事件的背景资料、鲁滨逊漂流经历的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思维导图绘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荒岛生存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在荒岛上生存的艰难与挑战。
2.提出问题:观看后,提问学生:“如果你们被困在荒岛上,会如何生存下去?”
3.引入新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介绍主人公鲁滨逊的荒岛生活。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阅读原著: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经历。
2.分析人物:讲解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坚韧、乐观等。
3.心理变化: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理变化,如孤独、绝望、希望等。
4.人文精神:探讨小说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如勇敢面对困难、珍惜生命、追求自由等。
5.象征意义:分析鲁滨逊的漂流经历对现代人的启示,如勇敢面对挑战、坚持自我等。
三、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分享各自的观点。
2.课堂提问:针对讨论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角色扮演:请学生扮演鲁滨逊,模拟其在荒岛上的生活,体验其心理变化。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阅读: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巩固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2.练习分析:学生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总结小说中体现的人文精神。
3.练习讨论:学生讨论鲁滨逊的漂流经历对现代人的启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鲁滨逊的勇敢、坚韧、乐观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对鲁滨逊漂流经历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5分钟)
1.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深入了解鲁滨逊的冒险经历。
2.撰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经历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鲁滨逊漂流记》原著全文,包括作者丹尼尔·笛福的生平介绍和作品背景。
-荒岛生存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如托马斯·库克在荒岛上的经历。
-有关航海和探险的科普文章,介绍航海技术、地图制作等知识。
-荒岛求生技巧的书籍或视频,如如何在荒岛上寻找水源、搭建庇护所等。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全文,深入了解鲁滨逊的冒险旅程和他如何克服困难。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丹尼尔·笛福的写作风格和他在小说中传达的价值观。
-设计一个模拟荒岛生存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荒岛生存计划。
-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有关航海和探险的书籍,了解历史上的航海家及其冒险故事。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或参观,如航海博物馆或海洋探索中心,让学生亲身体验航海和探险的乐趣。
-通过观看纪录片或参加讲座,让学生了解现代荒岛求生技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经历对现代社会启示的论文,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如清理海滩垃圾或参与环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