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23《纸船和风筝》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二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材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女孩和小男孩通过纸船和风筝传递友谊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学习到童话的特点,同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童话语言的优美和寓意。
2.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故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观点,共同完成任务。
4.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童话中的美好画面,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童话故事具有天然的亲近感,能够被故事中的情感和情节所吸引。然而,由于年级较低,学生的识字量有限,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复杂句式和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可能对纸船和风筝的制作过程有一定了解,但对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认识不足。
在能力方面,二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口语为主,写作能力尚在培养之中,对文字的运用和句式的组织能力有限。他们具备一定的想象力,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将想象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描述。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待加强,他们在小组活动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此外,学生的审美能力正在形成,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行为习惯方面,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课堂纪律的遵守能力尚在培养之中。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共鸣。
3.利用多媒体展示纸船和风筝的制作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制作纸船和风筝的模型,实践课文中的创意,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手持一张纸船的图片,微笑着走进教室,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猜猜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学生们纷纷猜测,课堂气氛活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的正确。
老师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们开始朗读课文。
2.老师巡视教室,纠正学生的字音错误,并提醒他们注意句子停顿。
3.老师提问:“同学们,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回答:“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和小男孩通过纸船和风筝传递友谊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1.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如:“纸船飘向远方,风筝飞向天空。”
老师说:“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并解释一下为什么。”
2.学生们找出关键句子,并解释原因。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童话元素,如:“纸船和风筝”的象征意义。
老师说:“同学们,课文中的纸船和风筝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请你们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
4.学生们讨论,得出结论:纸船和风筝象征着友谊和希望。
5.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纸船和风筝的故事,告诉我们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希望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老师说:“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2.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老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给予点评。
五、总结全文,回顾重点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强调重点。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纸船和风筝》,请你们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们回顾课文,回答老师的问题。
3.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纸船和风筝的故事,告诉我们友谊和希望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珍惜友谊,传递希望。”
六、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老师说:“请同学们回家后,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题目自拟,不少于200字。”
2.学生们认真听讲,准备完成作业。
七、课堂小结
1.老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
老师说:“同学们,今天的表现很棒,大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