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我爱我的家说课稿2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爱我的家》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家庭的情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家庭的温馨,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角色,学生能够增强对家庭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在尊老爱幼的实践中,提升道德情感和责任感;通过家庭活动的参与,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形成积极的社会态度奠定基础。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学生对家庭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但对其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学生可能已经具备基本的亲子互动经验,但对于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及家庭成员间情感交流的理解尚浅。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家庭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模仿和体验上,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行为,以及参与家庭活动来学习。学习风格上,学生偏好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如故事讲述、角色扮演等。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一年级学生在理解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角色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例如区分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理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等。此外,学生在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情感时可能缺乏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同时,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注意力不易集中,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北师大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我爱我的家》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家庭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展示家庭成员角色的图表。
3.实验器材:无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温馨的家庭环境布置,营造亲切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我爱我的家》预习资料,如PPT展示家庭结构、家庭成员角色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家庭成员的职责和关系”,设计问题如“家中有哪些成员?他们各自负责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阅读资料,理解家庭结构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尊重长辈?”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思维导图、问题列表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的互动功能,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家庭结构,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家庭故事,引出“我爱我的家”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结合实例如“父母的爱”和“兄弟姐妹间的互助”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家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家庭成员的角色。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温暖。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关系的重要性,掌握家庭角色扮演的技能。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家庭日记”作业,让学生记录一天的家庭生活,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相关家庭主题的书籍和视频,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家庭日记,巩固对家庭的理解。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家庭主题的进一步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家庭日记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拓展学习法:通过推荐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家庭知识,培养情感共鸣。
六、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拓展阅读材料:
(1)《家庭的秘密》:这本书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趣事,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