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课《我们爱整洁》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文件大小:22.8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4.02千字
文档摘要

第1课《我们爱整洁》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课《我们爱整洁》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通过《我们爱整洁》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整洁、有序的生活观念,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爱护公共环境,保持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2)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正在逐步形成。在本节课《我们爱整洁》的学习中,以下学情分析值得关注:

1.学生层次:一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在生活习惯上可能较为随意,缺乏整洁意识;而部分学生则可能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具备一定的整洁习惯。

2.知识基础:学生对整洁、卫生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尚浅。他们可能知道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但具体如何操作、如何影响自身和他人的生活,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3.能力素质:学生在观察、分析、判断和动手操作等方面能力有限。他们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不爱整理、乱扔垃圾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本节课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品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整洁的重要性。

2.情境教学法:创设整洁有序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保持整洁的快乐。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整洁与不整洁的对比,增强视觉效果。

2.实物展示:使用清洁工具、整理收纳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整洁的实际操作。

3.互动游戏:设计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整理和清洁,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整洁与杂乱环境的对比图片,提问学生:“你们更喜欢哪种环境?为什么?”

-回顾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什么?为什么保持环境整洁很重要?”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我们爱整洁》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卫生、公共环境维护、物品整理等方面。

-举例说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如家庭整理、学校卫生等,让学生理解整洁的实际意义。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在学校、在公共场合保持整洁。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或学校保持整洁的方法,并尝试制定一个简单的整洁计划。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各组,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整洁对个人和集体的意义。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大扫除,并记录下整理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次日上课时,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1.导入(约5分钟)

-展示对比图片:教师投影一组整洁与杂乱环境的对比图片,提问学生:“你们更喜欢哪种环境?为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整洁环境的喜好和原因。

-回顾旧知: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什么?为什么保持环境整洁很重要?”

-学生回顾: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讲解《我们爱整洁》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卫生、公共环境维护、物品整理等方面。

-举例说明: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如家庭整理、学校卫生等,让学生理解整洁的实际意义。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在学校、在公共场合保持整洁。

-问题1:如何保持个人卫生?

-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