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红红的中国结第8课《方块字里探险春秋》说课稿粤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红红的中国结第8课《方块字里探险春秋》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
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汉字的演变过程,理解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②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初步的探究。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理解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规律,以及这种演变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影响。
②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复杂汉字结构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分析。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红红的中国结》中的《方块字里探险春秋》相关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汉字演变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汉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准备实验操作台,用于展示汉字演变模型的制作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幅甲骨文和现代汉字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汉字,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方块字里探险春秋》,探索汉字的奥秘。”
2.讲授新知(20分钟)
a.演变历程介绍(5分钟)
教师利用PPT展示汉字的演变历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等,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和笔画的变化。
b.汉字结构分析(5分钟)
教师讲解汉字的几种基本结构:独体字、合体字,以及它们在演变过程中的特点。
c.汉字起源与发展(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变化,强调汉字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d.汉字文化探究(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汉字与哲学、历史、艺术等领域的关联。
3.巩固练习(10分钟)
a.课堂游戏(5分钟)
教师组织“汉字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汉字知识。
b.汉字书写练习(5分钟)
教师展示正确的汉字书写姿势,指导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练习。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5.作业布置(5分钟)
a.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收集关于汉字的文化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质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继续探究汉字的奥秘。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a.《汉字五千年》——介绍汉字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b.《汉字中的故事》——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汉字,讲述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意义。
c.《汉字的奥秘》——以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汉字的结构、演变和书写技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a.汉字起源探究: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包括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发现和解读。
b.汉字演变研究:引导学生关注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探究不同时期汉字的特点和风格。
c.汉字文化传承:鼓励学生思考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汉字如何承载和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d.汉字书写艺术:学生可以学习不同书体(如行书、草书、隶书)的书写技巧,欣赏和欣赏书法艺术作品。
e.汉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探讨汉字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如网络用语、商标设计等,了解汉字在当代文化中的活力。
3.课外实践活动
a.汉字寻宝活动: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或图书馆,寻找与汉字相关的展品或书籍,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
b.汉字书法比赛:举办汉字书法比赛,激发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
c.汉字故事会:学生分组收集和讲述与汉字相关的有趣故事,增进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反思改进措施
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使抽象的汉字演变过程更加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参与度不足: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较为沉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