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们的公共生活认识公共生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我们的公共生活认识公共生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我们的公共生活》认识公共生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身边常见的公共生活场景。
②认识到公共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行为。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建立公共生活的概念框架,理解公共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②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我管理能力。
③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处理公共生活中的冲突和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公共生活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公共秩序相关的案例资料。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同时准备实验操作台,用于模拟公共生活中的互动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经历过哪些公共生活场景?请举例说明。
2.学生分享:公园、学校、商场、交通工具等。
3.老师总结:公共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课,认识公共生活。
二、新课讲授
1.认识公共生活
a.老师讲解公共生活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公共生活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空间中共同参与、共同遵守规则的生活。
b.学生思考并回答: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
c.老师总结:公共生活具有开放性、公共性、共享性等特点。
2.公共生活的意义
a.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公共生活的意义,如: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提高生活质量等。
b.学生讨论并分享:公共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c.老师总结:公共生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公共生活的规则
a.老师讲解公共生活中的规则,如:遵守交通规则、保持环境卫生、尊重他人等。
b.学生举例说明: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c.老师总结:公共生活中的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4.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a.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如:排队等候、文明用语、相互尊重等。
b.学生讨论并分享: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c.老师总结: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明素养。
三、案例分析
1.老师展示一个公共生活中的案例,如:在公园里,有人随地乱扔垃圾。
2.学生分析案例:这个行为违反了哪些公共规则?
3.老师总结: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要遵守公共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四、角色扮演
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一个公共生活场景,如:公交车上的拥挤、商场里的排队等。
2.学生根据角色进行表演,如:乘客、售票员、顾客等。
3.老师点评: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是否遵守了公共规则?
五、课堂小结
1.老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公共生活的概念、意义、规则、行为规范等。
2.学生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公共生活的重要性,以及遵守公共规则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公共生活场景,记录下自己发现的不文明行为,并思考如何改进。
2.学生完成作业,提交给老师。
七、教学反思
1.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如: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氛围、教学内容等。
2.学生对老师的授课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公共生活的法律知识》书籍:介绍公共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b.《公共道德与社会秩序》视频:通过纪录片或动画形式,展示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秩序维护,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c.《公共生活案例集》资料:收集国内外公共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拓展建议:
a.鼓励学生阅读《公共生活的法律知识》书籍,了解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提高法律意识。
b.组织学生观看《公共道德与社会秩序》视频,通过视觉感受,加深对公共道德和秩序的认识。
c.开展公共生活案例分析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