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主题活动三《彩泥变形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内蒙古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内蒙古版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二单元主题活动三《彩泥变形记》。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进行创意造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彩泥的基本特性,学习彩泥的基本造型方法,并尝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彩泥作品。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彩泥变形活动,学生将发展动手操作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艺术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态度和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掌握彩泥的基本特性及其在造型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彩泥的可塑性,通过演示如何揉、捏、搓等基本技巧,使学生学会将彩泥变成各种形状。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创作出独特的彩泥作品。
-**举例说明**:
-**难点一**:学生难以打破固有思维,创作缺乏创意。
-**应对方法**:教师可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从生活场景、自然界中寻找灵感。
-**难点二**:学生缺乏造型技巧,作品细节处理不佳。
-**应对方法**:教师示范如何进行细节雕刻,如眼睛、鼻子等特征,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物品的细节,提升作品的整体美观度。
-**难点三**:学生难以把握色彩的搭配,影响作品的美感。
-**应对方法**:教授学生基础的色彩知识,如冷暖色调对比,并通过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色彩搭配。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彩泥、调色盘、彩泥工具、展示台
-课程平台:实物教学图片、彩泥造型教程视频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在线彩泥造型教程链接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视频教学、小组讨论、个人创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彩泥变形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彩泥吗?你们可以用彩泥做出什么形状?”
展示一些彩泥变形的作品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彩泥的神奇和乐趣。
简短介绍彩泥的基本概念,即它是一种具有可塑性的黏土材料,适合用于造型和创意活动。
2.彩泥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彩泥的基本特性、组成部分和造型方法。
过程:
讲解彩泥的定义,包括其成分和特点,如易于塑形、可重复使用等。
详细介绍彩泥的组成部分,如粘土粉、水、颜料等,以及如何调配彩泥。
3.彩泥变形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彩泥变形的特性和创作过程。
过程:
展示几例彩泥变形的经典作品,如动物、人物、交通工具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创作过程,包括创意构思、彩泥选择、制作步骤等。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细节处理和色彩搭配,探讨如何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过程: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彩泥变形的主题,如“我最喜欢的动物”或“我的梦想家园”。
小组内讨论并决定变形主题的细节,如选择动物种类、设计场景等。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准备在后续环节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彩泥变形的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小组讨论的彩泥变形作品。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特别是作品的创意和细节处理。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强调创新和细节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彩泥变形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彩泥基本知识、造型方法和案例分享。
强调彩泥变形不仅是娱乐活动,也是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好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彩泥进行自我创意,并分享他们的作品。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彩泥艺术欣赏:收集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彩泥艺术作品,包括雕塑、动画、装饰品等,展示彩泥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意性。
-彩泥制作教程:搜集一些彩泥制作的教程视频或图文资料,涵盖不同主题和难度的彩泥作品,如动物、植物、建筑等。
-彩泥艺术发展史:介绍彩泥艺术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让学生了解彩泥艺术的起源和演变。
-彩泥与科学:探索彩泥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如物理、化学、生物等,例如通过彩泥制作模拟植物生长过程,了解光合作用等。
2.拓展建议:
-家庭彩泥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彩泥创作,共同完成一些家庭主题的彩泥作品,如家庭照片、家庭树等。
-社区彩泥展览:组织学生参加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