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课为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和背诵三首经典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学设计围绕“品味古诗之美”展开,通过朗读、赏析、创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升语言鉴赏能力。
2.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描绘古诗画面丰富情感体验。
3.增强文化自信,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的中间阶段,他们的语文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这个阶段,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逐渐增强,但仍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以下是对四年级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汉字识别和词汇积累,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相对较弱,对古典文化的了解也较为有限。
2.能力方面: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渐提高,但表达能力仍需加强。在古诗的学习中,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但在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存在困难。
3.素质方面: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在学习古诗时,他们可能缺乏耐心和细致的观察力,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
4.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古诗三首》教材,包括古诗文本和相应的注释。
2.辅助材料: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和动画视频,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3.教学课件:设计包含古诗背景、作者介绍、诗句赏析等内容的PPT课件。
4.教室布置:布置安静的阅读角和讨论区,便于学生朗读和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古诗学习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三首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同学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已有知识。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朗读与赏析
a.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节奏和语调。
b.学生跟读,教师点评,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
c.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d.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诗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背景知识与作者介绍
a.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b.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补充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
(3)诗句理解与创作
a.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
b.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诗句意境相符的画或诗。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讨论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2)抢答游戏:教师提问与古诗相关的问题,学生抢答,巩固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收获。
5.作业布置(5分钟)
(1)学生课后背诵三首古诗,提高记忆能力。
(2)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仿写,表达自己的情感。
(3)下周课堂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学生学习效果
1.语文素养提升: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加深了对古典文学的了解,提高了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文学素养。
2.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朗读、赏析和创作过程中,不断练习语言表达,提高了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3.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在创作与古诗意境相符的画或诗时,激发了想象力,培养了创造力。
4.文化自信增强:通过学习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学生更加了解和尊重我们的文化遗产,增强了文化自信。
5.知识掌握程度提高:
a.学生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掌握了古诗的基本内容。
b.学生了解了三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对作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c.学生掌握了古诗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能够准确理解诗句的内涵。
6.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课后作业的认真完成,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7.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创作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8.情感共鸣与价值观认同: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对诗歌中的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认同。
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古诗三首》这一课,感觉整体效果还不错,但也有些地方需要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觉得课堂氛围的营造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