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科技改变世界》(说课稿)-部编版(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科技改变世界》”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感受科技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科技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运用科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特别是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如交通工具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等。
-掌握科技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了解科技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2.教学难点:
-难点一:近代科技革命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把握科技革命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如蒸汽机的发明、互联网的普及)来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二:科技对社会影响的评价。学生可能难以从多角度评价科技的影响,需要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如讨论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来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评价观。
-难点三:科技与伦理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需要通过讨论科技发展中出现的争议案例(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难点四:科技与未来生活的关联。学生可能难以想象科技如何改变未来生活,需要通过预测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让他们思考如何适应未来的科技生活。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的认识,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科学家进行科技发明,体验科技创新的过程,加深对科技本质的理解。
4.利用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操作简单科技产品,如风力车、太阳能热水器等,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5.设计科技知识竞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发布预习任务,设计预习问题,监控预习进度。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思考预习问题,提交预习成果。
具体分析:通过发布与科技发展相关的预习资料,如PPT展示科技历史里程碑,设计问题如“历史上哪些科技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监控预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提前接触并理解课程内容。
举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蒸汽机的发明,提出“蒸汽机是如何影响工业革命的?”等问题。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讲解知识点,组织课堂活动,解答疑问。
学生活动:听讲并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提问与讨论。
具体分析:以科技改变世界为主题,通过故事导入,如讲述托马斯·爱迪生的故事,引出科技的重要性。讲解中结合实例,如讨论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让学生理解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举例:组织“未来科技猜想”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科技发明家,讨论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科技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提供拓展资源,反馈作业情况。
学生活动:完成作业,拓展学习,反思总结。
具体分析:课后作业设计为科技新闻收集与分析,要求学生寻找并分析近期科技新闻,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提供拓展资源,如推荐科技杂志、在线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
举例: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撰写关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报告,并利用提供的拓展资源,进一步研究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知识点梳理
1.科技发展的概述
-科技发展的定义与特点
-科技发展的历史阶段
-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近代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与影响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纺织机械的革新
-铁路和蒸汽船的普及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内燃机的发明
-电力和石油资源的利用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
-通信技术的革新
3.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交通工具的变革
-马车到汽车的转变
-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发展
-电话、电报的发明
-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医疗技术的进步
-抗生素的发现
-外科手术技术的革新
-医疗设备的改进
4.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生产力的提高
-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
-高效能源的利用
-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三产业的兴起
-新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