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名字,通过分享名字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同时,结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名字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2.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理解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交流与共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灵活运用口语交际技巧,如倾听、表达、提问等,讲述自己或他人名字背后的故事。
②能够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使故事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挖掘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②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共同完成故事讲述的任务。
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名字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展示不同名字的起源和含义。
3.教学工具:准备记号笔、白板或黑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和展示。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小黑板或白板纸,方便学生小组合作记录和展示故事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提问“你们的名字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关于语言表达的技巧,如如何礼貌地与人交流,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名字的起源、含义以及如何在口语交际中讲述名字里的故事。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名字故事,如“孔子”的名字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名字或家人名字背后的故事,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下的口语交际。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个简短的名字故事,并尝试在小组内进行讲述。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语言表达,鼓励他们注意倾听和尊重他人。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名字故事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并分享这样的故事。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学生回家后,要求他们收集一个名字故事,可以是自己的、家人的或者是朋友的,并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给全班同学。同时,要求他们思考名字与个人身份、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导入环节,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通过提问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新课呈现环节,要注重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互动探究环节,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在巩固练习环节,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在课堂总结环节,要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作业布置环节,要确保作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知识点梳理
1.名字的起源与含义
-名字的起源:介绍名字的起源,包括姓氏的演变、名字的命名方式等。
-名字的含义:讲解名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寓意和象征意义。
2.口语交际技巧
-倾听:教授学生如何倾听他人说话,包括注意对方的语气、表情和肢体语言。
-表达:指导学生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包括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提问:培养学生提问的技巧,通过提问引导对话,激发对方分享更多信息。
3.名字故事的选择与讲述
-故事选择: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经历或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名字故事。
-故事讲述:教授学生如何将名字故事讲述得生动有趣,包括运用语言表达、情感投入等。
4.小组合作与交流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名字故事,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交流与分享: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故事讲述。
5.文化传承与教育意义
-文化传承:通过名字故事,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育意义: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