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与因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倍数与因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倍数与因数》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数学抽象能力,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学会寻找和判断倍数与因数。
3.提升运算能力,熟练进行倍数与因数的运算。
4.增强应用意识,学会用倍数与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倍数与因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如学生熟悉的事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重点二: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例如,通过连续乘以一个固定的数,让学生体验和发现倍数的规律。
-重点三: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通过列举和筛选,使学生学会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并能识别最大因数和最小因数。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区分倍数与因数的不同。例如,在理解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混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对比来区分。
-难点二:寻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效率。对于较大数的因数寻找,学生可能感到困难,需要教授有效的筛选和组合方法。
-难点三:理解倍数和因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需要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清晰地介绍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寻找倍数和因数的经验,促进思维碰撞。
3.实践法:设计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倍数与因数的实例,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2.教学软件:运用数学软件进行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教学工具:使用实物教具,如数字卡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操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倍数和因数相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什么是2的倍数吗?”,引导学生思考。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因数和倍数的基础知识,如“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帮助学生复习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如“一个数的倍数是这个数乘以自然数的结果”,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找出12的所有因数”,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逐步理解如何寻找因数。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练习题,如“找出以下数的倍数:6,8,10”,以加深对倍数概念的理解。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回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帮助,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作业内容:布置一些与倍数和因数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找出30以内的所有数的倍数”,并要求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作业要求:强调作业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注意作业的质量。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小组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倍数与因数”知识竞赛,以游戏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购物时的价格计算。
7.课堂评价(约5分钟)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8.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掌握倍数和因数的知识。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数学的乐趣:探索倍数与因数的奥秘》
-内容摘要: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