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五四制)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2《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五四制)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读不完的大书》是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材中一篇精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相联系,如词语积累、句子仿写等,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身边事物,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学会从文字中提炼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
3.增强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提升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②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积累描写自然景物的词汇和句式。
2.教学难点,
①把握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②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观察方法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③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读不完的大书》这篇课文的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自然风景图片、视频片段,以及描绘自然景物的图表,以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实物或模型,如树叶、石头等,以便学生直观感受自然元素。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布置书架和阅读角,营造良好的阅读和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自然风景画,引导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你们在自然界中发现了哪些美丽的事物?”随后,教师引出课题《读不完的大书》,并简要介绍课文内容。
2.讲授新知(20分钟)
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并提问:“课文中有哪些自然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②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分析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如:“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如:“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③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课文中有哪些自然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巩固练习(10分钟)
①词语接龙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自然景物相关词汇,如“山川”、“湖泊”、“树木”等,让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汇记忆。
②仿写句子
教师出示例句:“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面,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引导学生仿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修辞手法以及课文表达的情感。
5.作业布置(5分钟)
①预习下一课《秋天的雨》。
②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物的作文,不少于200字。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自然观察日志:鼓励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动物行为等,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自然摄影作品:收集或展示学生拍摄的自然风景照片,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加深对自然美的感受。
-生态保护案例:介绍一些生态保护的成功案例,如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诗词欣赏:选取与自然相关的古诗词,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通过诗词欣赏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情趣。
2.拓展建议:
-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制作自然观察日志,包括观察日期、地点、天气、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及个人感受等。
-研究与讨论:组织学生就生态保护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创作与表达: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创作自己的自然摄影作品或绘画作品,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朗诵:组织诗词朗诵活动,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古人对自然的赞美,提升文学素养。
-自然探险活动:在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探险活动,如郊游、徒步等,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环保实践活动: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自然知识竞赛:举办自然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知识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