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用“画图”画画15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信息技术(三起)三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用“画图”画画15综合实践活动》是人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部分。本节课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画图中体验信息技术与美术的结合,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通过“画图”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发展审美情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在之前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他们学习了基本的文件管理、简单的文字编辑和图片处理等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普遍感兴趣,尤其是动手操作和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快速掌握新技能。学习风格上,多数学生偏好直观、互动和游戏化的学习环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在理解图形化界面和软件操作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此外,学生在创意表达和审美判断上可能存在差异,需要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和鼓励。在团队合作中,可能会出现沟通不畅、分工不均等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协作中学会倾听和沟通。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信息技术》教材和配套的实践活动手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画图软件操作演示视频、美术作品图片等。
3.实验器材:准备电脑设备,确保其功能正常,且操作界面适合三年级学生使用。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提问学生:“这幅画是如何画出来的?你们想知道吗?”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绘画的技巧和工具,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在绘画中的应用产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讲解:介绍“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包括画笔、颜色选择、图层等。
2.演示操作:现场演示如何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绘画,包括绘制线条、填充颜色、添加文字等。
3.学生观察:学生跟随教师操作,观察并思考每个步骤。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任务:教师给出一个简单的绘画主题,如“我的家庭”,让学生使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
2.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展示,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询问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解答。
2.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运用“画图”软件进行创意绘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学生讨论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美术相结合,设计一幅具有创意的作品。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信息技术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六、解决问题及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10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画图”软件制作一张电子贺卡?
2.学生尝试:学生尝试使用“画图”软件制作电子贺卡,教师巡视指导。
3.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电子贺卡,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息技术在绘画中的应用。
2.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创作一幅个人作品。
总用时: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
-绘制线条:直线、曲线、弧线等。
-填充颜色:单色填充、渐变色填充等。
-添加文字:文字输入、字体选择、文字大小调整等。
-图层操作:新建图层、合并图层、删除图层等。
-图片导入与导出:从文件中导入图片,将画布内容导出为图片文件。
2.绘画技巧与工具的使用:
-选择合适的画笔类型:铅笔、毛笔、喷枪等。
-调整画笔大小和硬度:根据绘画需求调整画笔粗细和软硬程度。
-使用橡皮擦:修正绘画错误,擦除不需要的部分。
-利用图层进行创作:通过创建多个图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