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燕子》这篇课文的深度阅读和理解,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活泼可爱。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燕子外形特征的描绘、燕子飞行和休息的姿态、以及春天景色的细腻描写等知识点。学生将通过朗读、想象和背诵等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和生物美的欣赏能力,同时通过边读边想象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通过背诵优美的文段,学生能够提升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画面。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认读“凑、伶、俐”等9个生字,正确书写“凑、拂”等13个字,掌握“散、杆”2个多音字的读音,并能准确运用文中的15个词语进行表达。
(2)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背诵第13自然段,积累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并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以及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从学生角度,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息等姿态的美感并产生喜爱之情。
(2)从知识本身角度,理解文中描写燕子及春天景物的生动语句,并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关键词句品读法、思维导图梳理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小燕子》,学生欣赏并轻轻哼唱。
教师引导:歌曲中的小燕子活泼可爱,那么课文中的小燕子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板书课题《燕子》,全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流畅性,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燕子的?
教师活动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发音,全班齐读。正音:凑(còu)成、掠(lüè)过、纤(xiān)细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是否通顺。(每组轮流朗读一段,其他同学倾听并纠正错误)
交流汇报梳理对燕子的整体印象,学生填空回答(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燕子)。询问学生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引导他们找出每段的关键词进行概括(外形、飞行、休息三个方面)。第2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春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思维导图。(学生讨论并得出第二自然段描写的对象是春天的景色)
三、细读课文,感受燕子的形体美
学生活动默读第1自然段,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短语(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完成思维导图中的“外形”部分。随文识记“凑”字,并进行扩词练习。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如:一只身着乌黑羽毛的小燕子,张开轻快有力的翅膀,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它的尾巴像一把剪刀,格外引人注目)。根据思维导图,背诵第1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体会春光之美
教师活动观看动画,圈画景物。课件播放春天的动画,展示美好的春景。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在课本上圈画出文中的景物(风、雨、柳、花、草、叶)。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反馈所圈画到的景物。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生动、具体:以“风”为例,通过逐步添加修饰性词语,使画面逐渐具体生动。课件出示:“轻风微微地吹拂着”提问:什么风?(轻风)在干什么?(吹拂着)轻风怎样吹拂着?(微微地)理解“拂”:与手有关,引导学生做“拂发”的动作。引导想象:你们觉得轻风微微拂过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请描述一下这个感觉(学生分享感受,如:仿佛有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我的脸庞,非常舒适)。指导朗读:“轻风微微地吹拂着”,要读得柔和而缓慢,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暖。使用添加修饰词的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雨、柳、花、草、叶”等景物,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中的“春景”部分。
教师活动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轻柔地朗读“轻风”、“细雨”、“柔柳”,读出花草赶集的热闹场景。根据思维导图,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教师活动复习本节课重点生字。课件出示“凑、拂、集、聚、形”5个字。学生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哪些笔画需重点注意。
教师示范示范重点字“凑、集、聚”的笔顺及笔画。“凑”字末笔是点,“集”字横画平行等距,“聚”字的第九笔是撇。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写字展评。
课后作业:
(1)根据课文第1~3自然段,描绘一幅燕子的画面,注意使用课文中的生动词语。
(2)选择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语句,摘抄下来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