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快乐的舞蹈》
单元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快乐的舞蹈》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概述
核心素养理论的提出对学生素养的综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要求的驱动下,以学习目标为统领,以单元或跨单元集合为单位的单元整体教学应运而生。单元整体教学促成知识统整、内容拓宽、深度学习,使学生素养真实而有效的生成。
(一)单元内容简介:
本单元将人文主题与音乐作品有机结合,体验音乐教学“以生活经验理解音乐”的原则,以“快乐的舞蹈”为主题,选取了两首具有中国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傣族风情的《金雀轻轻跳》和彝族游戏歌曲《喜鹊钻篱笆》,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舞蹈特点。基于这个年龄段的学情,体验舞蹈的“快乐”,本单元聆听选取了单簧管演奏的《加伏特舞曲》和小提琴演奏的《霍拉舞曲》,因乐曲的旋律走向具有鲜明的特点,则有利于学生对音的高低及旋律走向做出敏锐的反应。
(二)作品联系
二、单元目标
1.审美感知:初步感知体验不同风格、不同地区的舞蹈音乐特点。
2.艺术表现:能用肢体语言对舞曲的基本特征做出恰当敏锐的反应。能分别用优美连贯、热情欢快的歌声来演唱两首歌曲,能编创简单的舞蹈动作边唱边演。
3.文化理解:能初步了解音乐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
三、评价任务
(一)评价内容及其标准:
1.本单元将遵循教—学—评一致的方式推进课堂的进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设计一个又一个的聆听任务,观察学生的聆听反应,思考学习的推进进程。在演唱教学中,通过和孩子的互动演唱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当然作为一个舞蹈主题单元,孩子对不同丰富舞蹈的体验将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为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性,我们将以个别展示与小组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去鼓励孩子敢于表现自己,积累音乐舞蹈经验。
2.以定性述评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集体到个人,全面观测学生的学习养成,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时的自我观测与调整,推动教师教学策略的不断更新。且在每课时教学设计前,根据教学目标设立课时评价量表,统一评价标准,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全面观测学生能力及学习习惯的养成,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四、学习活动设计
(一)本单元以“舞蹈”为主题的单元,孩子们在二上已有接触,小学阶段共出现三次,这是孩子们第二次接触,第三次则是四年级下册,因此本单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二上“跳起舞”单元关注的是儿童对舞蹈的一种直接体验,而这一单元,在教学中,要始终关注作品的民族性特征,每
一个作品的不同特性,如何引导学生去感知舞蹈的多样性,音乐的多元化,并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去模仿去表现,难度在慢慢升级。
(二)通过视听结合去走进不同的民族,感受不同的风土风情。结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3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从“趣”——“玩”——“韵”,从表及里,逐层攻破。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感觉参与,律动体验,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以最大限度达成单元学习目标。
五、课时安排
六、单元作业设计
1.根据《加伏特舞曲》《霍拉舞曲》旋律特点做出相应表示音高动作律动,并加入表演动作进行即兴表演唱。课后自主感受不同国家的舞曲。
2.开一场民族音乐会,了解彝族、傣族的风土人情,了解更多彝族、傣族舞蹈,并学几个动作表演给同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