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案.doc
文件大小:26.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1.31千字
文档摘要

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的过程。

3.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把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经历从不同角度思考并用乘法计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看图填空并按要求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上一节课学的乘法知识也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乘法,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板书课题)

二、呈现新知,探索发现

1.结合情境,解决问题。

师:?(投影呈现“小鹿”情境图)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中共有多少只小鹿吗?怎么数才能又快又准确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一起讨论着数一数,算一算。

生1:我们是横着数的,每行有4只,有3行,列加法算式为:?4+4+4=12,列乘法算式为:?4×3=12?或者3×4=12

生2:我们是竖着数的,每列有3只,有4列,列加法算式为:?3+3+3+3=12,列乘法算式为:?4×3=12?或者3×4=12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发现?

生:用不同的方法数小鹿,加法算式不同,乘法算式却都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小鹿的数量,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算式,说出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和观察能力。]

2.探索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乘法的各个部分也有名称,它们的名称都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师:?(结合上面列出的算式)?4×3=12中,?4和3都叫做乘数,12?就叫做它们的积。小朋友们可以说出乘法算式5×2=10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5和2都叫做乘数,10叫做它们的积。

三、巩固拓展,实践新知

教材“练一练”第1--4题。

四、总结全课,深化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懂?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又能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2.整节课的教学,都能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3.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经历发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足之处:

1.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时时强调才能认真听讲。

2.学生没有全部参与学习,有个别学生根本不听老师讲课,做自己的事情。

再教设计: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

1.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部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2.在学习活动中,需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经历发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