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认识除法(一)
教案
修改备注栏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表示的过程,初步体会除法和平均分之间的关系。
2、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会根据具体情境写出除法算式。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体验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
主要知识点:
会用除法算式解决问题。
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课前准备:圆片、小棒·三角形等物品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检查学生学习用品是否备齐并摆放在指定位置。
端正学生的坐姿。
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来。
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让学生打开书本第38页。让学生先看书,提示: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生简短交流。
师明确:这节课学习根据平均分认识另外一种运算方法----除法。希望同学们掌握除法的意义,并解决有关的问题。
新课教学
、分苹果,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出示题目: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8个苹果放到2个盘子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苹果.
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演示课件。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苹果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以此类推直到分完.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4个.
④师生小结:8个苹果,分在2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个.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把8个苹果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2.结合例题,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
(2)教师问学生“把8个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是几个?(8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8÷).
②把8平均分成几份?(2份)把“2”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2)
③每份是几?(是4),教师把“4”写在等号后面(板书:4)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8÷2=4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指着“8÷2=4”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2等于4(板书).
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二.分
1、教师出示例2,让学生用分一分,在把结果填在书上。
2、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3、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三)学习小结
我们刚才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和除数的读写法。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专心听讲、听从指挥,认真练习。特别是-------------。(具体好的表现),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鼓掌),同时也把掌声送给自己(鼓掌)。
课后练习
告诉学生:学习新知识后要多加练习,知识才能掌握得劳固。下面我们要做一些练习。
让学生打开书本第38页,提示学生注意卡通小铅笔。
告诉学生卡通小铅笔旁边的三个字读作“练一练”,(让学生点字跟读)练一练下面的题目就是练习题。我们一道一道来完成。
1.第1题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第一个练习要做什么呢?请学生们跟老师读一读。(提醒学生用手点字跟读)
明确题目要求:先动手摆一摆,再填算式。
认真看图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
先抽学生单独说,再集体说一说。
2.第3题。
(1)仔细观察图,明确题目要求并解决问题。
五、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一)
用除法算式表示:
8÷2=412÷4=3
||
除号除号
|除号读作:8除以2等于4.12除以4等于3.
|
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