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入”法试商(说课稿)-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用“五入”法试商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核心素养。通过“五入”法试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近似值进行除法估算,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探究和操作活动,学生能够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运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五入”法试商的步骤,能够准确进行估算。
难点:理解“五入”法的原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
1.通过直观教具和实例演示“五入”法的步骤,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设计一系列练习题,从基础到复杂,逐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五入”法的理解。
4.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五入”法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5.定期进行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五入”法的原理和应用。
2.设计“五入”法估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估算,提高参与度和兴趣。
3.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场景下的估算问题,帮助学生将“五入”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4.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解决估算问题,增强互动性和实践性。
5.结合课本例题和练习题,设计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估算问题,如购物时估算价格、旅行时估算行程时间等,提问学生如何快速估算,引发学生思考。
-回顾旧知:回顾整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如“四舍五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五入”法的步骤和原理,强调其优势和应用场景。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展示“五入”法在估算中的运用,如计算42÷6时,将42“五入”为50,然后进行估算。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估算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练习使用“五入”法进行估算。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五入”法的步骤和优势。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五入”法进行估算。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
2.搜集生活中需要估算的场景,尝试使用“五入”法进行估算,并记录结果。
3.与家人或朋友分享“五入”法,互相学习、交流估算技巧。
6.教学活动(约30分钟)
-案例研究:选取生活中典型的估算案例,如烹饪、购物、旅行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五入”法进行估算,并分享估算结果。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消费者、商家、导游等,在模拟场景中运用“五入”法进行估算,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游戏活动:设计“五入”法估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估算,提高参与度和兴趣。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与“五入”法相关的项目,如设计一个估算游戏或制作一个估算工具。
7.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五入”法试商的步骤和原理,能够独立进行估算。
-学生能够将“五入”法应用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估算商品价格、计算时间等。
-学生在回顾和总结过程中,能够准确复述“五入”法的定义和操作步骤。
2.能力培养方面: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提升了数学运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愿意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意识。
-学生通过学习“五入”法,体会到了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了科学精神。
4.实践应用方面:
-学生能够将“五入”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购物时估算价格、旅行时估算行程时间等。
-学生在家庭作业和课后练习中,能够灵活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