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语文知识趣味竞赛挑战).docx
文件大小:40.26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18
总字数:约3.61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卷(语文知识趣味竞赛挑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基础知识运用

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字、词语、句子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请认真阅读下面的题目,并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1.下列汉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欢乐B.洒脱C.振奋D.愉悦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雄心壮志B.画蛇添足C.毛手毛脚D.风吹雨打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个花园真美,花儿五彩缤纷,花香四溢。

B.小明学习成绩优异,他的勤奋努力,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感到骄傲。

C.因为天气炎热,他决定不去游泳。

D.这个问题很难,我思考了很久才解答出来。

4.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水滴石穿B.胸有成竹C.破釜沉舟D.青出于蓝

5.下列诗句出自《静夜思》的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轻舟已过万重山。

6.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繁华:繁华景象。

B.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中。

C.萧条:荒凉、凄凉。

D.炫耀:显摆、炫耀。

7.下列词语归类有误的一项是:

A.春暖花开、金榜题名、欢天喜地、喜出望外

B.风和日丽、雨过天晴、山清水秀、风平浪静

C.青出于蓝、一鸣惊人、鹤立鸡群、画龙点睛

D.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一网打尽、一马当先

8.下列诗句出自《登鹳雀楼》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天上的月亮像一块银盘。

B.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那里的风景美得像一幅画。

D.那只小鸟飞得像箭一样快。

10.下列词语出自《成语故事》的是:

A.胸有成竹B.画蛇添足C.破釜沉舟D.一箭双雕

二、阅读理解

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狼和小羊》

从前,有一只狼和小羊在一条小溪边相遇。狼对小羊说:“喂,小羊,你为什么偷吃我的鱼呢?”小羊回答说:“我没有偷吃你的鱼,我是在这里喝水。”狼不相信,说:“你一定是偷吃我的鱼,我要吃掉你!”小羊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狼在后面紧追不舍。

(1)狼为什么要吃掉小羊?

(2)小羊为什么四处逃窜?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写作

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请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题目:我的好朋友

要求:描写你的好朋友的外貌、性格特点以及你们之间的趣事。

四、诗词鉴赏

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请阅读下面的诗词,并回答问题。

1.《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请解释下列诗句中的“登高”指的是什么?

A.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列哪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下列哪句诗句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下列哪句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江雪的喜爱之情?

A.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泊船瓜洲》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下列哪句诗句描绘了诗人在瓜洲泊船的情景?

A.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列哪句诗句描绘了鹿柴的宁静景色?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空谷幽兰香,幽兰在山岗。

五、文言文阅读

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A.斯人B.忍性C.曾益

2.请翻译下列句子:

A.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B.所以动心忍性

3.请分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A.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六、现代文阅读

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请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并回答问题。

《背影》

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