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舞哇卡哇卡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排舞《哇卡哇卡》的学习与练习。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课本中“舞蹈基本动作与组合”章节相关联,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舞蹈动作和节奏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哇卡哇卡》的基本舞步和动作要领,确保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②通过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动作的连贯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舞蹈表现力。
2.教学难点,
①动作的连贯性与节奏感的同步,要求学生在练习中能够准确地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的转换。
②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在跳跃和旋转等动作中,需要学生掌握好身体的平衡和控制。
③情绪与动作的融合,引导学生将音乐的情感融入舞蹈动作中,展现舞蹈的内在情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演示法:教师进行《哇卡哇卡》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学习舞蹈动作。
3.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相模仿和纠正,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团队的协作能力。
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播放《哇卡哇卡》的舞蹈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舞蹈的整体风格和动作流程。
2.使用音乐播放设备,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舞蹈,增强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
3.运用舞蹈教学软件,提供动作分解和练习指导,辅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教师播放《哇卡哇卡》的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节奏和风格。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舞蹈的节奏感如何?有哪些舞蹈动作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学生分享感受,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用时10分钟)**
1.教师讲解《哇卡哇卡》的基本舞步和动作要领,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2.分步骤展示舞蹈动作,每个动作讲解后,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
3.引导学生关注动作的细节,如脚部动作、手部动作和身体姿态。
**巩固练习(用时15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每组由一名学生带领,其他学生跟随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确保动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3.每组练习结束后,教师邀请各组展示练习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1.教师提问:在练习过程中,大家觉得哪些动作比较难掌握?为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加入自己的动作。
2.学生分组进行创编,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3.各组展示创编的舞蹈,全班进行评价和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
**总结与反思(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节奏感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
**用时总计: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动作技能的提升:《哇卡哇卡》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能够熟练掌握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要领,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和动作的准确性。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动作规范性和流畅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直接对应了教材中关于舞蹈基本动作与组合的学习目标。
2.音乐节奏感的增强:通过跟随《哇卡哇卡》的音乐进行舞蹈练习,学生们对音乐的节奏有了更深的感知和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舞蹈的节奏感。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舞蹈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
3.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小组练习和创编环节,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舞蹈的展示。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我展示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和互动中,有机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积极的反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5.舞蹈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对《哇卡哇卡》舞蹈的学习,学生们对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舞蹈审美能力。他们能够从舞蹈中感受到美,并尝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6.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舞蹈作为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形式,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坚持舞蹈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7.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舞蹈创编环节,学生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新的舞蹈动作和组合。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